• 20

現在趕著買房子的損失…


sinzone1107 wrote:
根據某位在公家機關上班的朋友表示...(恕刪)

01推廣正名活動...謝謝
樓主的想法好天真

1. 10%的獲利比喻, 對啊我也曾經股票投資獲利30%上下,結果5年結算,全部都虧本,血本無歸
  真的有10%的穩定獲利,銀行還需要打電話拼命要別人貸款嗎?,排隊貸款的人可能比要去
跨年舞台前的人還多

2. 50嵐的比喻,不倫不類,你不能單純只做利潤-成本的毛利損益分析,概念還差很遠喔
  你至少要跨過broken even point 的點,才開始有利潤,假使1000杯好了,
這個風險就不是你可以控制的,那麼多中小企業產品,服務都是一流的,還是關門

3. 供需的比喻或許有點合理,但你也只能消極等待,無法煽動別人跟你一樣消費行為。
  你老婆要多等5年還是10年,再嫁給你?擁有房子的人才算人生真的進階了,同儕之間看有房跟
  無房,你會羨慕對方好幸福。還是你會嘲笑對方笨死了。 這就很明顯了~


sinzone1107 wrote: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市場上有十幾間店,總共加起來有20台車要賣,但來逛街的人只有6個人要買車,請問你是老闆,你會怎麼做?1.降價、2.增加車子性能和外觀、3.提供更好的售後服務、4.漲價。
...(恕刪)



以版主這套論點,

如果這十幾間店連合起來漲價,

這6個人也只能用漲價後的價錢來買,

之後,還是一樣有很多盤仔會來買車。

這樣價錢怎麼可能降的下來?



除非,~~~可以叫大家都不要買,

撐個兩三年,

車商才會有可能降價。


但........版主你覺得有可能嗎?
permedia999 wrote:
樓主的想法好天真

1. 10%的獲利比喻, 對啊我也曾經股票投資獲利30%上下,結果5年結算,全部都虧本,血本無歸
  真的有10%的穩定獲利,銀行還需要打電話拼命要別人貸款嗎?,排隊貸款的人可能比要去
跨年舞台前的人還多

2. 50嵐的比喻,不倫不類,你不能單純只做利潤-成本的毛利損益分析,概念還差很遠喔

3. 供需的比喻或許有點合理,但你也只能消極等待,無法煽動別人跟你一樣消費行為。
  你老婆要多等5年還是10年,再嫁給你?擁有房子的人才算人生真的進階了,同儕之間看有房跟
  無房,你會羨慕對方好幸福。還是你會嘲笑對方笨死了。 這就很明顯了
~

....(恕刪)

你講的很好阿

看到你的第三點
忽然想到
也是真實案例

比較好的大學同學裡面
最早結婚的那個是
家裡最窮
收入不好
講話又白目
長的也不好看
老婆很乖巧又賢慧(大家都認識)

第二個結婚的
很胖做保險業務
跟老婆年收一兩百吧
家裡也還好
他住的地方
房子一坪只要5萬

最近結婚的那個
兩夫妻一起買間十幾年的中古屋
貸款600多萬
家裡沒資源也沒幫忙

有一個名下有五間房子了(每間1000萬起跳 以後還有十幾間吧)
長得算好看的
但現在沒女友
更不用說老婆了

感情這種事
比較難講
呵呵



sinzone1107 wrote:
當然買房地產也是一種投資,而我這篇的主題是「高雄的房子」,聰明的投資人當然要把自己的投資成本壓低,而現在的高雄房價,除了精華地段外,我覺得都偏高了,所以如果要投資高雄的房子的話,我個人覺得現在不是時候...(恕刪)


所以樓主也很想炒房,只是你之前看走眼?
10%獲利,這好像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難道是去投資房產概念股?


開版的出自好意
買不起的人不要硬的頭皮上吧

中國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更深蒂固
我前老闆身家上億 現金卻少的可憐
一有錢就買地買房 揪其它的老闆一起團購 養地收租 沒賺放的也爽完全不怕銀行....
就我知道 高雄 台南 超過20筆土地/房子/商場 還開了租賃管理公司
多到自己記不住
有錢人太多了買的起現在房價的大有人在


我也是買不起的那個
我超想.....有自己的房子

2年內交易課稅 笑掉我的大牙
我還夢到有一天 台灣一人只能買一間房子不得交易.....這樣也許能壓抑房價
醒來才知道這是夢 一個不可能的夢

sinzone1107 wrote:
請大家花點時間把這篇...(恕刪)


看完我只有一個感想,樓主真的很想在高雄買房.
看完文章,我想起了一本書叫[理財聖經]!
果然理想與現實是有落差的!
sinzone1107 wrote:
如果你有在做投資理財,而且有好好下功夫,不是道聽塗說,隨著那些股市分析師亂報亂買的話,你會發現10%不難,如果你沒有在理財,且消極的處理你的資產(例如丟在年利率不到1%的活期存款帳戶),就會覺得10%很誇張。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杯五十嵐材料成本3元,加上人事、店租、水電費等費用,總共成本姑且算15元好了,賣20元,賺5元,投資報酬率就有33.33%。
投資方法有很多,看你如何下功夫,不要被那些失敗的例子嚇到把錢放床底下了。...(恕刪)

開50嵐不用考慮一開始的大筆投資和店租各地大不同等等的因素及風險嗎?舉的例子說服力稍微粗糙了奌。
但是我能理解你的用心,希望大家不要當冤大頭,可是消費者並不是都站在一個大眾化理性的角度去思考,譬如說買大樓我重視景觀、住戶素質、及時享受「時間考量」、一定要新屋等要件,所以我願意支付多一些房價。而且人生並不長,把握當下,生老病死很難說喔!
買得起的人一樣會買,薪資水準並非購屋能力唷!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