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n3338 wrote:
目前高捷每營運公里的載客量只有北捷的五分之一...(恕刪)
yqaz wrote:
自己去看看
連曾擔任過台北市捷運局副局長都說
設備老舊之後的汰換、買新的車廂等,都要花大筆鈔票;這些錢從哪裡來,是重要關鍵,光靠票箱的收入,顯然不是那麼足夠。
你們自豪的北捷 不外如此
與高捷相比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恕刪)
沒錯 ! 即使北捷每公里營運人數高達高捷的五倍, 卻還是懂得要未雨綢繆反省自恭 ...
相較於高捷當局連利息折舊的錢都沒著落(要達到45萬日運量時才能平衡), 就急急忙忙找
媒體記者發布這篇"首見盈餘-高捷日均運量15萬"的新聞來哄騙某些不了解的民眾 ...
同樣是捷運局, 南北的做法差異真大呀 ~~~
yqaz wrote:
就算拿北捷全部票務收入來來攤提折舊 也得40年...(恕刪)
唉..你可能搞錯了 ~~
事實上北捷第一期路網(總長91.3km)的那4400億經費中, 主要是包括土地徵收開發 機電 土建
等這幾個部分, 其中只有機電這部分需要折舊, 且每年攤提後還是大有盈餘 !!!
而土地徵收開發部分, 那就不必說了.. 北捷是非常成功的典範 !! 沿線土地增值繁榮的幅度
非常高 ~~ 這與高雄捷運沿線通車後大多地區反而日趨冷清悲涼的慘況簡直判若兩樣 !!!
所以說高捷當局目前要做的應是儘速提升運量, 將每公里營運人數提升到北捷的三分之一甚至是
一半的水準 !! 如此自然能帶動周邊的發展及增值, 政府也能徵到更多稅收來發展市政及改善就
業 ~~ 事實上前面連結說得很清楚, 高捷只要每公里營運人數達到北捷的一半(即日運量45萬人
次), 要支付折舊及利息絕對綽綽有餘 !
相反的,千萬不要像現在這樣以為找記者發篇甚麼高捷轉虧為盈的假報導哄騙大眾就能蒙混過關 ..
畢竟民眾遲早會知道真相的 !!!
所以高捷把這兩項扣除來計算盈餘是為了和北捷在相同基礎下比較。
在相同條件下,高捷營運三年多能夠出現盈餘,可見營運效率不比北捷差,甚至更好。
高捷發這樣的新聞,是希望他們的努力可以受到肯定,也希望大家對高捷有信心,更支持高捷。
這有甚麼錯,何苦把他罵成這樣?
其實高捷的群聚效應已經慢慢出現,仲介跟我說,大約七成的人換屋,會優先考慮捷運附近。
捷運周邊的住家及商店也的確在慢慢增加,商圈漸漸形成。
比較慢的是公司企業,他們搬遷的成本太高,而且對公司沒有明顯的效益。
所以住在捷運附近的人增加不少,可是上班的地方離捷運很遠,運量還是沒辦法快速起來。
不過這只是時間問題,政府應該要想辦法加速解決這個問題。
總的來說我對高捷還是非常看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