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

高雄捷運11月運量

hahahrhr wrote:
看到這一行就知道你的...(恕刪)

不知道是小弟國文太差還是怎樣 我看很多變還是看不懂你再寫啥

基本上東京的大眾軌道運輸是世界上最複雜的 但是可分為三大類
JR東日本: 山手線 中央線等等 大多是高架
私鐵 : 京成 小田急 等等 大多是高架甚至有平面
地鐵: Metro + 都營 多為地下化 路線山手線以內為主
跟台灣相比 大概就是JR對台鐵 私鐵沒有 地鐵對北捷高捷
相對來說 根本就是台鐵太廢 應該早一點做台鐵捷運化跟高架化才對

至於高捷基本上已經算夠用了 紅橘兩線十字交叉 四十幾公里30站
高雄也才一兩百萬的中小型都市 加上台鐵+公車
不夠用有鬼 主要要改變的人的通勤習慣 畢竟機車太強了

就拿深圳來講 一般公路比高雄更寬 更直 紅綠燈更少都是立交
地鐵比高雄更差 兩條線二十幾公里 其中一條線才四個站 而人數卻每日三十幾萬
但是人家有種禁摩 去養公車地鐵 高雄敢不敢
雖然說拿高雄跟深圳比很怪 都市發展差很多
hahahrhr wrote:
首先電車在日本就是他們的捷運(只有營運時間沒有班表)無言,運量就是你看到的那樣
以你的邏輯 台北運量<東京運量 ,所以你也認為台北人的素質是.......(恕刪)


笑死我了!
你的邏輯就是像是自己考試成績比不過人家,就開始討救兵,說我的親戚朋友誰、誰、誰多厲害一樣可笑!!

rick_xbox wrote:
就算是台北捷運真的虧損,台北市民生活已經跟捷運結合,台北捷運已經完全達到了真正的運輸功能(恕刪)


終究你也發現北捷的盈餘是神話了啊??!!

不錯! 有進步!

rick_xbox wrote:
台北和高雄的地價一樣嗎?土地徵收費用會一樣嗎?
台北和高雄吃一碗麵和一個便當價錢會一樣嗎?


當然是比較貴啊!

興建經費4400億 / 每日130萬人 / 票價60元 / 365天

不算營運維修成本,人事開銷,利息

光是打平興建經費4400億就要花15年半~~~

所以你不覺得

有人說北捷"倒著開"要回本很簡單

很可笑嗎?
其實建捷運看的還是未來,誰曉得未來某一天,會不會突然決定高雄市是可開放大陸人來台定居的特區城市(我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真有這麼一天,保證高雄馬上醜小鴨變天鵝。

在這訊息變化超快的時代,如果只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無非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做法。今天的不順利不代表就永遠這樣,如果天佑台灣天佑高雄的話,說不定有一天覺得高雄捷運建太小呢。

高雄畢竟是日據時代就經過設計的城市,台灣的人文法治及地理環境空間跟香港相比絕對沒輸多少,如果跟大陸的關係持續改善,我相信高雄絕對是華人城市裡面最適合人住的其中之一,沒有敵意的大陸等於高雄絕對可以發揮地理上的優勢,大家別忘了高雄可是台灣唯一的天然良港‧

當然現在台灣無盡的內耗內鬥,與其說天佑台灣還不如說快變菲律賓了,不過無論如何,高雄捷運至少代表民進黨執政時候總算沒忘了南部鄉親的支持,總算有所回饋‧我相信現在的虧損不代表什麼,更何況就算是一年虧各10-20億,以五都後的高雄總規模,應該還算是小case吧
chesslue wrote:
其實建捷運看的還是未來,誰曉得未來某一天,會不會突然決定高雄市是可開放大陸人來台定居的特區城市(我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真有這麼一天,保證高雄馬上醜小鴨變天鵝。..(恕刪)


哈哈,高雄人愛跟對岸中國一直鬥啊,而且鬧越大,還越開心呢
高雄愛挑釁的個性改不了,只是高雄捷運為何要扯到對岸中國大陸??
真是很矛盾,自己不去救,還要找自己認為的"敵人"對岸中國來救捷運!!真可悲...

我覺得以運量來看公共建設有點急功好利了,政府的功能本來就不是以賺錢為首要,而是要解決百姓的問題,身為高雄人雖然很少搭捷運但也是支持的,因為高雄的變化感覺的出來,有辦大型演唱會的環境,活動也變多了,百貨的興建,就算捷運不賺錢,至少感覺稅沒百繳,生活品質有進步,真要檢討公共建設賺不賺錢有太多要檢討,高鐵、etc、捷運等不勝枚舉,這就交給政府來頭痛好了。
我還希望政府對重要風景區的交通能夠重視,不要每次去就是塞車,一點都不便民呀
電車痴漢 wrote:
當然是比較貴啊!

興建經費4400億 / 每日130萬人 / 票價60元 / 365天

不算營運維修成本,人事開銷,利息

光是打平興建經費4400億就要花15年半~~~

所以你不覺得

有人說北捷"倒著開"要回本很簡單

很可笑嗎?

很久沒看你出來說笑話了
果然一出場就是不一樣
按你的邏輯算法(興建經費4400億 / 每日130萬人 / 票價60元 / 365天)去算
1800億/每日12萬人/票價60元/365天
不算營運維修成本,人事開銷,利息
光是打平興建經費1800億就要花68年半~~~
好啦,高雄人都是有錢人不像台北人比較窮,出手比較闊,票價算120元好了
也要34.7年打平興建經費1800億
就算人人都是家中有一塊,一出手就把坐捷運當看電影都是票價240元
也要17.123年

但我真的蠻好奇的,你這神奇邏輯是如何幻化出來的
是不是阿凡達看太多次了呀
耐心的看完先前的爬文,除了累外,還多了些感歏,難怪有人會批評說台灣是個理盲又濫情的社會。我不是台北人,但我住內湖,昨日才完成了當天來回之高雄一日遊,容我也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吧!
客觀面:北捷是方便又快速;高捷則是美麗動人。主觀面:住家前有漂亮但地下又快速加便捷的重運量捷運最好。
理性面:有錢有需求加政府的關愛,可能有機會蓋捷運。不理性面:別人有捷運,為什麼我家不能有捷運。至於虧錢否,與我何干?
小弟的老家是在所謂在首善之區--台北的隔壁小鄉鎮,但鄉裡的建設是數十年如一日,別說什麼捷運,連公車都是可望而不可及,每回當南部人在吵"重北輕南"的議題時,心中不禁納悶到底是"重"在哪裡?但我們鄉民可都是很安份,因為我們知道雖然我也算是台北(縣)人,但條件不如人,也沒什麼好怨懟的。
可是,當我住到內湖時,內湖的居民對於本區是台北市內最後一個才有捷運的行政區,卻是充滿氣憤且是極力爭取,這又是為何呢?因為我們自忖條件充足,政府不作為便是失職的表現。
以上舉這二個親身的例子,我想說的事情只有一個,蓋不蓋捷運,最主要衡量的理由,便是條件是否充足,而什麼是條件呢?再容我做以下分析:
一、財力:一個城市如果財力多到不需節制的地步(如杜拜),那麼顯然要幾條捷運,便不是問題。
二、需求:一個地方的居民已對捷運有著實際的需求(此點個人附喝交通部的觀點),則蓋了一個可滿足當地需求的捷運,便是必要的建設。內湖在捷運未通車前,來往市區的公車密度不但高,且載客量驚人。而文湖線的通車,光是內湖站(文線線的其中一站),每日的乘車人數便已超過一萬人,顯見其必要性。
三、必要性:如果一地的交通已達負荷的上限,且再無其它方式可解決時,有專屬路權的捷運,便是一必要的建設。反之,則捷運不過是交通的一個選項,而非必要。
四、未來性:假設政府透過政策的擬訂,有計畫、有步驟的要發展一個區域,則不計成本的投入交通建設,以期待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亦是一個做法。
依上項粗淺的分析,則北捷大概符合第二 三點;而高捷則較接近第四點,但卻有一個共通點,便都是欠缺頭一項條件。因此,在欠缺財力後盾的支持下,後三點便是施政優先次序的選擇,顯然,符合二 三點的北捷,是個保守穩健的作法;而高捷則是一個具開創性但風險性大的規畫。
最後,個人想做個總結,如果高雄人願意繼續支持虧損的高捷,(前題是可能會排擠其它的建設或福利,且不該再用口號式的如重北輕南云云向中央要求承擔虧損)則何妨再讓高雄繼續規畫其頗有遠見的交通建設願景。不需再拿北捷與高捷做比較,因為真是立足點不同,條件亦不同,一個是要解決城市的問題,問題還沒解決前,捷運建設當然尚不能停止;而另一個則是要造未來,只要風險得以控管,百姓支持,不在乎虧損,那中央也再給它支持吧。
大家別吵了
我們偉大的市長已經出來放大絕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27/78/1ziik.html

所以未來我想連宜蘭也該出來抗議怎麼沒捷運呢? 重x輕x!!!!
wallace83 wrote:
大家別吵了
我們偉大的市長已經出來放大絕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27/78/1ziik.html

所以未來我想連宜蘭也該出來抗議怎麼沒捷運呢? 重x輕x!!!!

大小金門、馬祖、澎湖各島、綠島、蘭嶼等各大小離島外島:
捷運計畫 為何中央只重本島輕離島

旗津:老菊媽,旗津的過港捷運呢..
六龜旗山美濃:老萄媽,六龜旗山美濃的高雄山區特色捷運呢
興達港:我也想用捷運運漁貨
月世界:何時可以有月世界捷運
.
.
.
.
.
.
.
台灣的捷運網密集全世界第一
從鵝鑾鼻可以一路坐捷運到東北角
七星潭看完日出可以再坐捷運到麥寮看日落
  • 6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