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4035 wrote:
年輕人若都外移了,剩下居住的老年人對於輕軌的依賴會很深的
先想想為什麼大多數的在地人,
還是依賴省時又省錢的機車代步?
以自身為例:
開車騎車上班約15~20分
搭捷運 - 先走15分到捷運站, 不然就是先等5~15分等公車
在入站後 - 等3~8分等車, 再坐15分,
出站後 - 走5分鐘到公車站, 等10~20分公車, 再坐15分公車到目地地.
全部時間:40~90分
騎車15~20分 VS 搭2段公車+捷運: 曾經花約1.5小時
...花好幾倍時間跟更多的開銷 - 偶一為之還可以, 要天天這樣做, 試問有多少人可以身體力行?
這還是市區通勤, 如果是更遠的範圍... 還有在這樣酷熱的夏天
另外仰賴花錢的年輕人的外移了
來的都是免花錢的銀髮族,
更多的捷運更多的輕軌 VS 更少的花錢年輕人
提醒目前高雄舉債2600億 + 只剩500億舉債空間 + 蓋黃線須自籌800億尚有不足的200~300億缺口
只怕虧損更是雪上加霜
到時候的花媽 人呢?
節錄重點
擠爆的北捷 VS 冷清的高捷──為何高雄人寧願騎機車也不願搭捷運?
1. 北捷花了不到一年時間,兩條路線,甚至還不是路網就有一億,
高捷花了兩年時間,兩條交叉線形成的路網才到一億,而且高捷還比北捷長了 10 公里。
2. 如果不是住在捷運站附近基本上就不會搭捷運了,
因為你要到捷運站就是要騎車開車,不然根本無法從家裡到捷運站 ,那你就會乾脆直接騎到目的地。
在高雄,就算住在捷運站附近,你的目的地不在捷運站附近,出了捷運根本不知道怎麼到目的地,你也還是會騎車開車
另外FROM一科大行為財務分析報告(資本預算探討-以高雄捷運為例)...
高捷一份營運報告指出,
如果捷運日運量維持在二十九萬人次,高捷年虧損額是三十億元以內,
運量不及十萬人次,高捷的營運虧損幅度將大幅增加,高捷預估年虧損額度是五十億元。
(PS.高捷去年日均運量首破17萬)
報告結論:
高雄捷運跟臺北市的經驗是完全不一樣的。
大部分臺北市民原本就有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習慣,習慣走一段不算短的路去搭車,搭完車再走一段路。
從搭公車轉為搭捷運,轉換很平順。
高雄市的大眾運輸系統不發達,市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就市民習慣來說,高雄市的都市化的程度並不高,比較像是有一百多萬人口的農村。
高雄市需要捷運,但高雄人不是臺北人。
高雄捷運如果沒有完善的公車路網來支撐,
高雄人如果沒有透過公車系統建立起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習慣, 高雄捷運就註定要虧損。
營運得愈久,虧損就愈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