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破解房仲話術—自住沒差? 精密計算

如虎似蜥 wrote:
是真的沒差嗎?景氣差時,房仲業者總是告訴購屋者,如果自住沒影響?其實這是一種話術,精密計算如后:


不管怎算.....現在買房真的划不來.....別給仲介話術騙了........(恕刪)


你很厲害唷,房市多空頭拿捏如此細膩
可以請問是在哪間大學教書?
還是經濟學家?
不然可以指點股市哪支股票會漲可以買?
房價漲--自住沒差, 投資有差
房價跌--自住有差, 投資有差
房價不漲--自住沒差, 投資有差

自住就是要買在低點, 投資就是要賺他的價差
所以房價漲--自住, 投資進場
房價不漲--自住進場
房價跌----------你還進場? 你錢太多嗎?


losilvio wrote:
房價跌----------你還進場? 你錢太多嗎?(恕刪)


首先是任何人都無法預測漲跌.
其次是,誰敢肯定租比較好?跌幅會大於租屋的租金嗎?

如果過10年,租屋付出180萬,結果原本看中的房子只跌30萬,那是誰的錢太多?
此時發現那標的跌了30萬,好高興去買,都忘記自己這10年付出多少房租.
實在看不出來精密計算在哪裡?
假設您對房地產走勢預估是正確的
10年總共約損失427萬
以樓主買屋和租屋(或不買屋)做為比較基準
1.請問為何沒有扣除租屋成本?(不會是住公園或車站吧?)
2.為何用十年來計算?自住10年後就沒有住房需求了嗎?
3.如果十年後房子沒賣,漲再多也沒賺,同理賠再多又何干

請搞清楚,您所有的論述,只能說明投資有差,而不是驗證自住是否有差!
各位 自住為什麼沒差? 我認為差很多

因為 我爸覺得沒差 但我覺得我以後有差阿!!

各位 你們說對不對阿??

所以說到最後一定是有差 除非都捐給政府
自住真的沒差
東西買了跌價是正常的
買了還漲價是不合理的
除非是金融商品
但是以"自住"用途來說.......跌價是正常的
拿來當"金融商品"..........漲跌才會有差

車子一買來百分之百跌價,請問樓主買不買車啊?
大家不都是抱持"反正是買來開的,跌價沒差"的心態?

若覺得東西自用跌價有差
請問樓主身上哪樣東西是買來不跌價的?

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
多等一兩個十年會錯過多少東西?
若我四十歲才買房,滿足感肯定比三十歲新婚時買少了很多,也少了很多金錢買不到的回憶
等到五十歲再來買房,孩子都大了,自已/老婆也老了,朋友也少了,生活形態也改變了
整個感覺都不對了.......

若是等到五十歲買房能讓我便宜500萬,甚至800萬,我想我也不願意
還是寧可三十歲買房
我覺的20年期間一家人心中的安定感及踏實感的價值是超過800萬的
如果…房市如樓主的預估,他應該是投資無往不利!

自住有沒有差,不是一個術語,而是個別的主觀,如果覺得目前是有差的,他們會選擇租房子。

如果覺得沒差的,他們就會選擇買房子。

這個有沒有差的程度是代表個人能承受風險的最大程度,並非專以投資角度去檢視。

再來是…樓主的精密計算?請恕敝人直話…邏輯跳tom,因為主觀雖然可用以量化計數去表示,

但並非樓主的拼扯。

不過…這一篇文章見人見智有沒有參考之用,信者恆信之。

拙見請海涵。

goodsleep180 wrote:
投資客找不到人倒貨,

看到這種文,都急了。


自住真的無差

只是沒錢買而已


如虎似蜥 wrote:
房地產在台灣至少會走十幾年的空頭


如果不是急跌而是盤跌
每年跌幅很小很小
以一個目前30歲要成家的人
這樣要怎計算?
大大 說的真好

30歲的回憶 40歲的回憶 50歲的回憶 60歲的天倫之樂
每個時間都不一樣

樓主 你多介紹些 高雄好玩 好吃的景點

這樣其他版友 也許會看到好吃的 而去高雄

順便訂一間 京城凱悅 或國硯 一號院之類的 替你頂住房價

你就不用一直擔心 跌跌跌 其實這樣也不錯

BAGGI0 wrote:
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
多等一兩個十年會錯過多少東西?
若我四十歲才買房,滿足感肯定比三十歲新婚時買少了很多,也少了也很多金錢買不到的回憶
等到五十歲再來買房,孩子都大了,自已/老婆也老了,朋友也少了,生活形態也改變了
整個感覺都不對了.......

若是等到五十歲買房能讓我便宜500萬,甚至800萬,我想我也不願意
還是寧可三十歲買房
我覺的20年期間一家人心中的安定感及踏實感的價值是超過800萬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