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12月8日 讓我們與美術館國小促進會 一起用行動要求市政府依法行政! ( 美術館國小促進會粉絲團 )

melody680303 wrote:
alumee大大您手...(恕刪)


您的問題建議直接打電話向教育局承辦人溝通會比較清楚,
透過他人轉達難免都會有誤差,
設計圖我也一樣要借才有,
不過上禮拜公聽會的簡報內容並沒有錯,
送審的設計圖確實是99間(教室+辦公室),
不含禮堂及圖書室,
這樣的教室資源規劃小學正常班54班其實也只是勉強夠用

教育局額外爭取的徵地案除非都審通過才會在徵收範圍內有二期工程,
招生班級上限就可以再往上拉,
中山、九如廢校也成定局,
所以本案的關鍵在於反徵地而不在校舍設計上

可以參考以下這篇,
正常班普通教室只有24間,
但室內空間總數仍然是設計100多間

如何規劃國民小學校舍工程

教育部教育改革法案有關"小班小校"的原則內容(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
過於理想化的政策在都市精華區完整實行本有許多窒礙難行或流弊之處,
教改的很多政策其實也都是如此

例如若我主張東一路及廣場空地應徵收但普通班級數限制為48班,
肯定還是會遭受多數人反對,
在地方自制精神及都市計畫審議中民意也是相當重要的參考依據,
還是要儘可能兼顧絕大多數人的立場

《教育基本法》並未完全釐清中央、地方和學校之間的職權關係,
雖對中央政府教育權限說明尚稱清楚,
但對地方縣市教育局的權限劃分則是有提及但不甚具體,
對於學校職權之規定亦不足(王如哲、秦夢群、鄭新輝、劉秀嫚,2003)

以下是教育部的回應

地方制度法第18條及第19條規定,國民中小學之興辦及管理係屬直轄市、縣(市)政府自治事項
。又依國民教育法第8條之1第1項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備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亦得視實際需要,另定適用於該地方之基準,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另查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係91年6月10日訂定,該基準第肆點第7款規定:「本基準所規範之各項內
容,係為建構我國國民中、小學優質教育環境之理想目標。凡未符合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之學校,
應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本權責督導其檢討改善並予妥處。

richard.mei wrote:
看清楚版主是po在哪...(恕刪)


對耶!

我通常都直接在首頁看標題就點了,很少會看是哪個區!


拍謝^^
我用600D寫日記
第二校地,我個人認為有困難,沒地了,
比較大的地之前已經被標走賣掉了,蓋第二所大概只能往中都濕地那邊。

而且要市府再編經費蓋一所很困難,教職員的人事支出也都很可觀,
就連這一所小學,我曾經一度以為它不會蓋了,
要蓋第二所不如保留較大的中山國小,而且中山也離美術館小學較遠,可以服務那邊學區的學童。

另外我個人是贊成徵地,既然覺得校地太小,當然是校地變越大越好,可以多個幾班我是覺得OK
當然不是指變成超級多班,不然硬要限制很小的學校,學生如果超過容納的量,難道要抽籤入學嗎?

我覺得資源有限,只能希望盡量在節省資源的狀況下,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感謝您的回答 我非常了解您要表達的意思

從您的回答中

聽起來像是所謂的小班小校 國小不得超出48班 2.15公頃的地依照國中小設備基準是30班以內等等

上述"國中小設備之基準"之設校目標跟規模 教育改革法案等 都只是過於"理想化"的政策?


教育部只憑著一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備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亦得視實際需要,另定適用於該地方之基準,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所以就另訂超過兩倍以上(60班以上)的規模?


對於其他法條,都可以漠視不管嗎?(只有在要徵地的時候才拿出來參考)

另查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係91年6月10日訂定,該基準第肆點第7款規定:「本基準所規範之各項內
容,係為建構我國國民中、小學優質教育環境之理想目標。凡未符合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之學校,
應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本權責督導其檢討改善並予妥處。

教育部明文規定,為了小孩受教權益,國小再大,也不能超過48班!超過48班就必須另覓校地!(2006年2月由教育部主任秘書吳財順宣布)

依據國教法規定之班級數,(請參考國民中小學設備標準)



如果如您所說 這些法條在都市精華區,都只是過於理想化的目標

那為何2.8公頃的河堤國小可以規劃24-30班呢?

個人的見解,所謂的教改,便是對從前設校之不盡完善處,加以改革使之更好!

在一個重劃的新興社區中,再蓋一所一二十年前教改前規模的學校?

把教改 種種設校基準 法條全放一旁 稱之為"過於理想化"的目標

那請問訂那些法條做什麼? 教改做什麼?

我們的教育,是在倒退走嗎?


怎麼能說因為人口太多就又回去蓋大校? 不想辦法解決呢? 而且還廢了鄰近的兩間6.8公頃的國小!互相矛盾!

要說官員民代有在用心 不是為了某種利益 我不相信!
102年龍水里的學齡兒童就2297人了

另外還有15棟興建中的大樓 三分之一的土地

就算四週路全封了也不夠

龍水里這麼多的人口

本來就不是一間小學擠的下的!

市政府把地賣了租了再說沒地 地不夠? 沒經費? 才是讓人無法認同的地方!
美術館區原來的規劃和現今的狀況已有些不同,原本說要低密度開發,現在許多大樓棟距小到剩一線天,真的都照規範走嗎?
一個美麗的區塊,有權力開發的人請善用權力,找有能力的人來做,別搞砸了!(眼看是要搞砸了!)

國小有六個年級,國中才三個,學生多一倍,校地卻差不多大,真奇怪?這樣會有操場嗎?多大呢?教室要蓋幾樓呢?
近大綠地可以獎勵容積率是吧?

美術館區新增加的學生都不一定可以容納了,還要遷其他區的學生過來,而且讓他們走更遠的路程上學,太奇怪了!

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在舉債做建設,
爭取任何方案一定要先考慮那些比較可行,
少子化的今天,美術館小學本沒有非蓋不可的迫切需要,
過於苛求的結果非常有可能就保持現狀就好,
中山,九如一樣不用廢校

在美術館蓋兩所新校或徵地的社會成本過高,
原先念私校,中山,九如,新上,龍華的舊生已經習慣原校的同儕環境,
大多不一定會轉校唸一所剛成立一切未知的小學,
前幾年主要的生源還是在於新生,
所以只要不徵地,中山或九如最少要有一所學校不廢校,
新生學區限龍水里,54班正常班已算是非常樂觀的估計,
對於未來長期的需求綽綽有餘,
喜歡校地空間極為充裕的家長還有中山或九如可以選擇,
若是還有可能不夠,
通常都是因為出現很多借戶口或租房剛設籍沒多久的家長,
只要疏散到鄰近學區空間較充裕的學校即可,
如此才是現階段較佳的解決方式
九如,中山根本不需要廢,這兩個學校已經可以容納包涵龍水里的學生了.
美術館裡是否要再增加學校根本是多此一舉.
只要維持原狀,完全無須增加開銷,又可以保持美術館裡的綠地,也可以免除徵地的疑慮.
也不會增加上下課的交通困擾.
這樣兩全其美的方式最好了.

alumee wrote:
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在舉...(恕刪)
我指的徵地是美術東一路跟旁邊廣場,不是第二所校地,應該都還是公有地,
個人是覺得沒必要一定要留條路,但如果要留條路當緩衝,可以把東一路變校地,長條形廣場改成路,
這樣路還是在,只是往旁邊移,校地也大一些。
以上個人淺見
alumee大大您終於說到重點了


"所以只要不徵地,中山或九如最少要有一所學校不廢校,
新生學區限龍水里,54班正常班已算是非常樂觀的估計,
對於未來長期的需求綽綽有餘,
喜歡校地空間極為充裕的家長還有中山或九如可以選擇"


既然54班正常班已算是非常樂觀的估計,

對於未來長期的需求綽綽有餘,那為何不乾脆就蓋個48班以內?

既符合教育部明文規定,{為了小孩受教權益,國小再大,也不能超過48班!超過48班就必須另覓校地!(2006年2月由教育部主任秘書吳財順宣布)}

也不用廢路 廢校

搞得人仰馬翻 天怒人怨

難不成區區為了這6班的差距

非得廢校廢路?

我還是覺得裡頭大有文章!


所以最後還是回歸我們美術館國小促進會的訴求了

我真的覺得您應該是支持我們的才對!


集會日期: 102年12月8日(星期日) 早上10-12時

集會地點: 美術東一路及藝片天懬場

議題:

1. 市府帶頭違法,準備興建超級大小學 99間教室

2. 要求市政府立即更改設計圖 90班至45班

3. 爭取小孩受教權: 人生安全 空間充裕 優質環境

4. 中山九如不廢校 :保障非龍水里的中山九如學生

5. 爭取美術館第二小學的可能性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