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高雄房地產為何漲?

從去年一直看到現在,最後我還是忍痛買下去了,去年本來期待著實價登入後房價會有所下修,不過隨著時間的增加,房價也跟著在上揚,這讓我也不敢期望著奢侈稅解禁後,房價會產生多大的改變了。
Ben3 wrote:
從去年一直看到現在,...(恕刪)


我想建商不降價前, 新成屋的售價還是會持續上漲的. 而新古屋也一定跟進的.
如果真的是剛性需求, 也負擔得起, 那就當圓個夢想吧.
如果負擔得很辛苦, 至少房屋租金漲幅還不大, 2萬也許可以租到 1500萬 的房子.

每坪的房價要回到 十出頭萬 機會應該很小, 但是會不會站穩 30 萬就看有多少投資客捧場了.
為什麼是投資客? 而不是在地高雄人...
我的看法是如果高雄的薪資結構(在工作10年後, 普遍可以達到 百萬年薪 + 額外 bonus) 和 工作機會 都可以跟上北部. 那自住客撐住 30萬/坪 應該沒問題的.

除非高雄能夠找到自己的出路, 否則要恢復往日的榮景真的不容易. (不考慮 北部發生重大災變 的情況)
除了重點區域外, 大多西進到大陸的廠商大概都只分 華南/華中/華北 設點, 由分公司支援周邊省份的大城市. 回推台灣從南到北不到400公里, 再加上高鐵的便捷, 要在高雄設點就不容易說服董事會了.
畢竟相關的技術服務可以委由當地經銷商(可以透過 讓利 進行), 或是直接由台北派人支援.

老實說, 我個人對高雄市舊大樓的保值性並不看好. 畢竟舊部落還有不少透天.
對比新大樓, 舊部落的透天, 拉皮後 C/P 值相對高, 只是對台北人來說, 透天周遭的環境適應會是問題. 不過對當地人就沒差了.

題外話, 家族中的透天有不少是僱工自建了 (也許民國50~60年代流行吧).
但是過這40多年的大小地震, 牆壁最多也僅有小細紋 ... 是真的過去的 工/料 必較實在嗎 ?
我想透天的使用年限, 就委由專業的結構工程師鑑定吧...


blackcat3400 wrote:
可能我這一代的父母大...(恕刪)

我不知你要表達什麼?我已說了我已近退休之年,北部就業環境已跟我關係越來越遠,而我北上發展的小學同學只要在台北有一間房子的,賣掉再回高雄買一間同樣大小房子自住外,還可多出一堆養老金,有的就乾脆多買幾間或再買大房子.
我高雄房子的社區有一年約六十幾歲的鄰居,原住台北,退休後把士林一間房子賣掉,在我那棟大樓買了一間店面及三間樓上住家,所以這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置產的人如果有個二三千人,每人買個2間房子,那對高雄房價就是一股很強的力道.
老自犬 wrote:
我不知你要表達什麼?我已說了我已近退休之年,北部就業環境已跟我關係越來越遠,而我北上發展的小學同學只要在台北有一間房子的,賣掉再回高雄買一間同樣大小房子自住外,還可多出一堆養老金,有的就乾脆多買幾間或再買大房子.
我高雄房子的社區有一年約六十幾歲的鄰居,原住台北,退休後把士林一間房子賣掉,在我那棟大樓買了一間店面及三間樓上住家,所以這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置產的人如果有個二三千人,每人買個2間房子,那對高雄房價就是一股很強的力道.

老大哥, 我只是要表達我們這一輩的成就恐不及您.

畢竟當年有閒錢在北部購屋, 除了對房地產有關注的人, 通常僅會購買 能力所及 / 生活所需 的房子
以這兩三年的 新屋開價 加上 普遍大坪數 的推案, 就算是賣掉北部的舊屋, 也大概只能在高雄換得一房. 畢竟還要留部分的養老金.
甚至有人就打算留下北部的房子出租, 畢竟出租率來說雙北還是比高雄高, 也當作是養老金的收入.

老自犬 wrote:
我不知你要表達什麼?我已說了我已近退休之年,北部就業環境已跟我關係越來越遠

看您各留了一間房給您的一雙子女, 才會請教您關於就業環境的看法, 畢竟除了企業主有機會把小孩留在家鄉工作外, 一般還是會隨著工作遷移... 就如同你我一般.

老實說, 我已經有心理準備我女兒要當台勞了, 所以完全沒打算要買屋給她 (因為她可能用不到). 最多只是在家留一個房間給她吧.

blackcat3400 wrote:
老大哥, 我只是要表...(恕刪)

不是不可能,如果你三年前就賣掉台北房子而南下高雄買房子,就可以一間換三間,但是三年後的現在,可能只能換1.5間。只能說老自大佈局的早,有眼光。
許多中年人(40-55)工作了15-20年,對換房是有需求的,爬樓吃力了,要好一點的居住環境,要方便一點的地區,要素養高一點的鄰居(尤其是這點),所以也藉由高單價產品來過濾客群,留下有預算的人,買得起的大有人在,不是人人都是投資客.
什麼人口紅利?房價漲跌?重要嗎? , 喜歡且承擔得起的人自然就會投入.
Ku01974 wrote:
要素養高一點的鄰居(尤其是這點),所以也藉由高單價產品來過濾客群


所以買得起高單價房子的人等於是素養高的鄰居,很棒的邏輯喔
所以有錢人就等於素養高的人,那怎麼不去住台北天母??
價值觀真是偏差的離譜

你喜歡的房子或建案,其實也正是很多人會喜歡的
價格自然降不下來

樓上有幾位說的沒錯
房價會漲,不完全是投資客
更多時候,是那些買的起的人
投資客轉手賺差價,一般想賣房的人也想賣個好價錢
若是不搶手,價錢自然高不起來
尤其是上一輩的人,退休後想買間房來住
或是幫兒孫付個頭期款,就我所知還滿多的(前一陣子的看房心得)

LU660104 wrote:
我是在北部工作, 利用高鐵, 買在南高新灣區的假日通勤族. 這種通勤族, 已經愈來愈多.

高鐵的出現,
讓這種現象發酵,也帶動台中(7期..)/高雄(R13,新灣區..)房產的推升. 所以高雄房產也慢慢墊高.


傳統高雄在地人, 只能接受透天厝
但是這一批買屋人, 卻很能接受新式大樓(妻小住, 安全性佳).


要賺錢, 請到台灣北部(或台商,到海外,到中國).

要安家, 要生活品質, 可到台灣中/南部.


(1).
我老家在台北市大安文教區, 後面巷內靠永康街的豪華新公寓, 常常上看100w/P, 買個70P(室內才4X)就要7000 W. 令人咋舌

(2).
三峽那種偏遠地方, 有些新案已經上看40W/P
林口也是.

(3).
高雄有捷運,百貨公司/夜市超多,路又大.
城市各方面條件, 並不輸台北, 很多方面甚至比台北更優.
考慮了一下, 就下手買了.


我真的覺得高雄房產的真的便宜,CP值超高.
PS: 高雄在地人反而不苟同, 覺得太高了, 不可置信.

人家以為我是投資客,
其實我們是自住,妻小都搬來高雄.


我跟LU660104兄很像,我也是從小就在大安區長大,甚至我自己買的第一間房子也在大安區的精華區,我老婆是高雄人(南高雄),婚後我們又在台北住了七年。

後來因工作搬到新竹,又因為對新竹的生活品質不是很滿意,找過一陣子台中七期跟國美館附近的房子,後來因故沒買成,想想因為老婆娘家在高雄,又在高雄找房子,本來是鎖定文化中心附近,但我老婆非坐北朝南的房子不買,直到有一次在北高上班的小姨子提到,現在美術館、農十六那裡也發展得不錯,於是改找坐北朝南的明誠四路第一排,一看即合就買了,而我,就變成新竹高雄跑⋯

其實,我一直覺得高雄的房子真的很超值,像文化中心、美術館、農十六第一排這種條件的房子,在台北絶對破150萬一坪,甚至更高,當然,有很多人提到就業等等的問題,但我覺得,也許差2、3倍還勉強過得去,但差5、6倍真的是太離譜了!

本來搬去新竹,我老婆比我還留戀台北,現在搬回高雄,問她還想不想搬回台北那間三十年的華廈,她也不想,不是因為她娘家在高雄,是因為高雄這裏的居住環境實在比台北好太多了!

老大哥在幾年前可以急流勇退台北選擇購置高雄房產
這應該也不只是運氣好
有世事歷練和局勢判斷的中年人不必等大跌或中樂透也能趁機規劃資產布局
我只能說這些消費力道強的人早就進入高雄了
這部分不是人口外移和低薪數字能解釋的
可惜多數高雄人只會抱怨投資客
忽略自由市場裡最堅實的支撐是甚麼
除了現金備妥.和銀行交涉是基本能力.當然還有趨勢風向的判讀.
買房地產還需要對環境的堅持喜好~所以某些區域自然形成高價喽!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