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首見盈餘-高捷日均運量15萬

高雄公司重申票價係適度反映營運成本
http://w3.krtco.com.tw/news/newspaper_(9606).htm
捷運公司就是在考慮民眾接受度、兼顧南部地區物價水平與參考台北捷運票價現況下,起程票價盡量壓低為25元,每日運量需45萬人次方能符合成本

本來要每日45萬人才能打平
現在竟然有網友說每日15萬人就能賺錢
這中間有什麼神奇的玄機
不知那位大大可以解釋出來的....


mediciaaa wrote:
2012年 02月14日 蘋果日報

高捷指出,今年元月日運量比去年同期增兩成



哈哈~ 這真的很有趣,

同樣一個新聞,兩篇出現不同的算法,但是都說有盈餘,

這樣結果差很多咧??
mediciaaa wrote:
不知道北捷的折舊費、貸款利息、市府權利金是多少?...(恕刪)


.......................高捷...........北捷


目前營運里程.....43km.........101km

平均每日運量.....14萬...........160萬

--------------------------------------

所以說依當初預估, 高捷日運量如能提升到45萬人次的話, 即使加上利息
折舊及營運支出, 賺錢也應該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呀 ~~~

北捷也是日運量超過百萬後才開始賺的不是嗎 !!
mediciaaa wrote:
2012年 02月1...(恕刪)


蘋果日報沒寫錯呀, 它看起來是說要把那些"扣除不計". 所以它後面補一句
"首度出現營業收入扣除人事成本等支出後,還有盈餘的新紀錄。"也就是它是
收入減人事水電費而已.自由時報與中央社新聞同時寫, 票務收入1.2億多,
哪來錢付那1.5億的"其他支出"?也由於現在開始發這種混淆視聽的新聞,所以我
前面才猜測,大概政府買高捷的日子不遠了, 所以才會開始用這種奇怪的算法.
因為以正常的算法算, 高捷是從去年的月虧2億進步到月虧1.5億,是值得鼓勵,但
說盈餘,太沈重了. 退一萬步算, 也應該用現金流算法, 就是利息的3千萬跟要付市府
的2千萬必須計入,再退十萬步, 假設先不付市府用掛帳的, 銀行利息還是得繳吧,因為那
是不得不支出的. 結果現在的算法是, 把所有建造成本都剔除, 那就意味著,"政府已買入",
才會是這樣的算法呀....


高捷虧損黑洞 議員籲接管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blue20090924125608

但以高捷目前營運狀況,每個月支出從營運成本和折舊加起來,大約要3.5億元,至於收入
每天12萬人次的搭乘,1個月最多也只有1億元,一加一減,高捷一個月就虧損2.5億元

---------------------------------------------------------------

高捷現在就算提升到15萬/日
一個月虧2億跑不掉
想問這每月2億要從哪裡生出來?
這種新聞也值得發佈? 還不是一樣賠得一蹋糊塗,沒有人這樣算盈餘的,東扣西扣說賺錢,騙誰啊!
北捷說賺錢也是唬爛你阿,

也是扣掉一堆之後才跟你說有賺有賺,

大眾交通工具重要的效益不是盈餘,

要大眾交通工具賺錢,


呵呵呵呵呵,甘五口寧。

zxz56780 wrote:
北捷說賺錢也是唬爛你...(恕刪)


您說的沒錯呀,大眾交通工具其實不會賺錢,但問題就在這裡,
既然不會賺錢,為什麼有人會去標不會賺錢的BOT ? 當然合理懷疑,
標的人其實認為,總有一天政府得把它買回去,不是嗎? 而政府官員
明知人家標的是不會賺錢的BOT, 心裡難道不知道, 總有一天得把它
買回來? 我相信一定知道.即使以前不知道, 北捷算一算也該知道.
所以, 在台灣, BOT不過是幫政府, 去暫時解決資金問題,暫時隱藏
政府實際債務的後門而已(因為最後得買回,或者在中間用各種方式補貼,
就是分期付款的意思).



lgn3338 wrote:

.......................高捷...........北捷


目前營運里程.....43km.........101km

平均每日運量.....14萬...........160萬

--------------------------------------

所以說依當初預估, 高捷日運量如能提升到45萬人次的話, 即使加上利息
折舊及營運支出, 賺錢也應該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呀 ~~~

北捷也是日運量超過百萬後才開始賺的不是嗎 !!(恕刪)


zxz56780 wrote:
北捷說賺錢也是唬爛你阿,
也是扣掉一堆之後才跟你說有賺有賺...(恕刪)


但高捷如日運量能達到45萬人次, 至少就能跟北捷當時破百萬人次時一樣, 以同樣計算
的基礎下賺錢了呀 !!

更進一步來說, 如運量能達到70萬人次的話, 高捷甚至可以跟北捷現在一樣每年拿出好
幾億來補貼轉乘業者, 藉以大幅提高民眾搭乘的方便性及意願 ~~~

不過目前高捷每營運公里的載客量只有北捷的五分之一... 所以媒體只好以那些奇奇怪怪的
算法來報導交差囉 ~


lgn3338 wrote:
但高捷如日運量能達到...(恕刪)


http://magazine.sina.com/bg/chinatimesweekly/1576/2008-05-06/ba52433.html

自己去看看
連曾擔任過台北市捷運局副局長都說
設備老舊之後的汰換、買新的車廂等,都要花大筆鈔票;這些錢從哪裡來,是重要關鍵,光靠票箱的收入,顯然不是那麼足夠。


你們自豪的北捷 不外如此
與高捷相比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北捷會賺錢 追根究底不就跟高捷這次一樣用汝等所謂不知所謂算法...算出來的
When the Nazis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I remained silent; I was not a communi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