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

本國最富設計感的高雄市立圖書館! 終於開幕!


lulalla wrote:
龐畢度中心當選世界最...(恕刪)



老實說,九月去參觀的時候,第一眼看到,怎麼這麼醜,不過仔細看,還滿有特色的,所以你只能看照片來判定美醜囉?

奇蹟的羊 wrote:
老實說,裏面比外面更讓人感到驚豔

我比較期待看到白天從漏斗狀天窗照下來,
在建築物室內可以形成怎樣的光與影的對話,
這個才是這棟建築的精華所在。

只看外觀真的就方形盒子而已。
lemoned69 wrote:
老實說,九月去參觀的時候,第一眼看到,怎麼這麼醜,不過仔細看,還滿有特色的,所以你只能看照片來判定美醜囉?

所以你是要炫耀你去過龐畢度中心囉?
覺得沒錢去巴黎的人沒資格評論?

我有沒有去過巴黎,有沒有去過龐畢度中心,
跟龐畢度中心多次當選世界最醜建築有什麼關係?
難道我有影響力可以影響我剛出生時的媒體?
你拿自己很有錢來反駁我,不覺得邏輯有問題嗎?

龐畢度中心一年參觀人次幾百萬,
去過的人很多,
各媒體去選最醜建築都不約而同選出它,
可見是公認的很醜。

simontel wrote:
不好意思,個人意見,從外表看很像百貨公司,...(恕刪)
我覺得像酒樓

lulalla wrote:
所以你是要炫耀你去過...(恕刪)



如果你要這麼認為的話,我也沒辦法,只是要強調有些事親自去感受比較實際,話說到這囉....加油吧
boboice wrote:
前一任作罷,後一任重選選松菸還當政績,現在大家怪為什麼選那邊
你卻是怪作罷那一任?

第一個選在松菸的是誰,回答我這句就好了。

最早黃大洲主張蓋在關渡平原,被一些人罵翻,
說破壞環境、那麼郊區交通不變誰要去云云,
然後有個人選在松菸、又說南京東也可以蓋。

後來另一個人真的在南京東蓋小巨蛋、松菸蓋大巨蛋了,
某特定傾向的同一批支持者,
反過來說怎麼不蓋在關渡平原?蓋在市區交通會打結云云...

你不覺得那批人立場反覆又錯亂嗎?
lulalla wrote:
第一個選在松菸的是誰...(恕刪)


你知道是誰把巨蛋"""""""""""定""""""""""""""在那個位置的嗎?(這是你寫的對吧)

你中文不好嗎??

我很明確跟你講是馬英九"""""""定""""""""""""在那個位置的


凹成這樣不覺得臉紅嗎?


外觀令我聯想到靈骨塔,裡面看起來有些部分感覺像夜店,一堆藍的紅的冷光燈不知道在幹嘛
雖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是也不用這樣金壁輝煌吧XD

北投的看起來好典雅,那才是我的菜XD


全國最強的圖書館你確定?

不要說台中用國中圖 那我們也拿市圖來說好了

台中歌劇院與市圖都是由普立茲克獎得主設計的 歌劇院就伊東豐雄

市圖則是妹島和世 題外話妹島的母親是台灣人而且在台中唸小學

要是當初古根漢能蓋成加上Zaha Hadid 等於台中三大公共建設都是由普立茲克獎大師設計






台中城市文化館國際競圖 Taichung City Cultural Center
第 1 名:First Prize

投標廠商: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 SANAA 國籍:日本
共同投標廠商: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劉培森 國籍:中華民國
Tenderer: Kazuyo Sejima + Ryue Nishizawa / SANAA Nationality: Japan
Joint Tenderer: Ricky Liu & Associates Architects+Planners / Ricky Liu Nationality: Taiwan (R.O.C.)

設計概念 Design Concepts

臺中城市文化館將建於臺中水湳經貿園區內,基地位在水湳經貿園區北端,經貿園區從總體規劃南端延伸到北端,跨越由山丘、樹木、微氣候設備創造出的各種氣候區域。文化館將包含市立美術館及市立圖書館,共用公共設施及能將活動延伸到鄰近公園和城區的公共廣場。

我們將臺中城市文化館想像成公園和城市的延伸,隨著設計和文化需求從城市延伸到建築物本體,景觀如同空氣、燈光、花園、平台一般,延展到建築物裡面。訪客可鄰著花園中庭,享受閱讀時光:亦可在以公園為背景的展覽空間內看展。同時,由於工作坊有機會向平台延伸,常保活動與自然親近。



SANAA 建築師事務所 - Taichung City Cultural Center 台中城市文化館設計提案

本建築物有十個大小不一的空間單位,滿足各種設計需求。有些空間在地面上,有些空間則懸浮著,為其下各種公共空間提供遮蔭。這些空間的懸浮,使建築物各面互相連結,風從建築物底下舒適的公共空間吹過。根據設計需求,各種空間或緊鄰、或彼此交集,與環境產生關係。例如,提供各種裝置展示的Project Room(展廳)就與入口大廳及展覽空間相連著,並且對外面向著公園,歡迎著訪客走進文化館。

整個建築物具通透性,透明程度不一。藉由移轉不同設計需求的空間,交錯出許多中庭似的空間環境,豐富訪客的體驗。空透的設計,使訪客視線可穿透建築物內各式活動。各種視覺關係應運而生—不管是橫穿過建築物的、或在建築物上方或下層—繽紛而富有動態感。靠近這個建築物,從外牆看到裡面的活動,就是因為這樣,每一次的造訪都是全新的感受。

我們希望建築物成為景觀的一部份,而地景隨著人口增長而變化,我們希望在地臺中居民成為形塑文化館的一份力量,將文化館內的活動呈現到公園裡,進而到城市中。
  • 9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