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美術館君臨


BIGHANCE wrote:
在家吹冷氣看就不會...(恕刪)


中都濕地搭配河堤的寬闊感,
就是跟美術館不一樣,
光看美術館晚上跑步的人數,
其實就不會想去了。
加上來往的車輛實在不少,
失去了原本清幽的感覺。

反倒在河西路散步,
有水流動的感覺,
河堤的涼風徐徐吹來是一大享受。
如果住在龍水二路,
走路到愛河只要1分鐘的時間,
真的很讚!

hunk6833 wrote:
中都濕地搭配河堤的...(恕刪)


河西路確實不錯,
但如果有人行陸橋可以跨過愛河到中都濕地公園,
應該更不錯。


BIGHANCE wrote:
在家吹冷氣看就不會熱了


Bighance大的美河峰景觀真是很厲害!!

BP187 wrote:
Bighance大的美河峰景觀真是很厲害!!


聽說高樓層18??有人要賣 要不要參考看看??

邊洗邊看也不錯~~~~~~~~~~~~

BIGHANCE wrote:
聽說高樓層18??...(恕刪)


我資金不夠雄厚....


1740TT wrote:
邊洗邊看也不錯~~~~~~~~~~~~


這是鳳凰會的位置吧!

各位大大真的個個住好宅!

1740TT wrote:
邊洗邊看也不錯~~...(恕刪)


洗手嗎?
悅龍灣的地點怎麼跟美術君臨比呢?

光是基地面寬就差一大截了 往後左鄰右舍蓋起來

躍龍灣連找都找不到在哪。

要談建材 這更有趣

鋁門窗誰比較好? 石材地板和磁磚地板誰比較好?

在談到建築關係原創性

君臨那門前整片樹林哪個個案曾經這樣處理過?

反言之 悅龍灣則是哪一個案子不是這樣處理?

無趣至極!

當然 躍龍灣格局是比君臨好沒錯。

他只是比較醜 地點比較差 而已。
都是美術館區,
只是先開發和後開發而已,
美術君臨處在一個高不高低不低的位置,
這也叫做地點好?

電梯配一台12人座的是怎麼回事?
沒有迴廊道是怎麼設計的?
大廳怎麼會暗成那樣?
室內格局的房間怎麼會那麼小?
71坪的兩間房間的窗戶怎麼會開在後陽台?
好多格局的客廁都沒有開窗?What's wrong?
有格局後陽台要經過主臥室?
廚具配備的level會不會太普通了點?
66坪的一字型廚房媽媽的屁股會不會一直碰到牆壁?
還有廚房和陽台的氣流通風度根本差強人意!
192戶的游泳池怎麼感覺一下就會爆滿!

這些細節只有自住客會仔細評估,
投資客可能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hunk6833 wrote:
都是美術館區,只是先...(恕刪)


但是,就我所知,很多自住客都買美術君臨!悅龍灣,倒是很少聽到!

suyie wrote:
悅龍灣的地點怎麼跟...(恕刪)


以自住的觀點而言,
我想在乎的不外乎是交通、採買、就學、休閒這些生活中會面臨的事情,
我認為整個美術館區,不分南北,
所有的案子在這些條件下,都大同小異,
頂多就是2、3百公尺的差別而已。
所以在美術館這邊選擇自住的房子,
還是住得舒服、自在比較重要。
地點、外觀這些,
在我看來,自住客不會那麼在意,
比較偏向個人喜好上的加減分。

再來講建築規劃,
有人會覺得美術君臨的樹海是巧思,
有人會覺得是噱頭,
但就我而言,
我認為是對建蔽率、容積率、樓層高度這些條件的妥協。
看到這種別出心裁的設計,
我覺得不要被吸引過去就忘記注意被犧牲的東西,
這個案子裡最明顯的就是地下停車場的規劃;
另外,因為建蔽率的緣故,
整個建築比例上較為瘦高,
所以可以看到地下四層加上制震的設計。
我在想,如果這個案子連著旁邊的地一起蓋,
或許樹海、地下室、容積、制震、格局、坪數規劃這些是不是都可以一應俱全,
不會有被犧牲的?

確實,美術君臨在當地,是比較引人目光。
依據我個人周邊朋友對於悅龍灣跟美術君臨喜好上的微量統計,
大概各佔一半。
喜歡美術君臨的朋友,我覺得生活習慣上偏向好客、外向;
喜歡悅龍灣的朋友,我覺得生活習慣上比較內向、居家。
我猜這或許也反映在美術君臨的設計規劃:
樹海門面、KTV、游泳池、蒸氣室等多樣公設,還有比例較大的客廳。
所以,我還是認為,
以自住的觀點,選自己覺得舒適,適合自己生活習慣的就是好的,
當然,別忘了家人。

最後,如果大家有興趣,
可以去看看IKEA最新發表的Life at home report。
這份報告在全球10幾個城市裡做了1萬多份問卷,
訪問參與者心中有關家的面貌。
我看到的幾個重點是,在現代生活中,
WIFI需求逐漸重於共同交流空間;
年輕/青壯年人對在家中撥放音樂所建立起的個人空間越來越被重視;
最後就是關於家的記憶會來自於家中煮飯的味道。
  • 5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