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pplefuo wrote:
引言 2018-06-06 22:37 by anapplefuo
柴山步道 兒童美術館 科工館 原生植物園等現在市民最常去的休憩場所???
怎麼我在這個區域生活這麼久,都不知道這是高雄市民最常去的休憩場所???
二十年前喔,我來告訴你高雄20年之前的樣貌
就是空氣比現在差,工廠發電廠輕油裂解廠林立,黑煙沙塵瀰漫,
大量的卡車與連結車在市中心亂竄,與一般民眾爭道,那轉彎死角危險至極。
市區毫無綠地可言,連找到一片草地都是大大的奢求。
身為一個直轄市,也沒有一座像樣的體育館,還有那破舊的圖書總館,小到進去一分鐘內就可以繞完一圈。
文化中心裡碩大的蔣介石像,配合外圍的黑色柵欄,像極了在住宅區裏的一座大型監獄。
柴山大部分區域都是軍事禁區,開車進去中山大學校區內必須有通行證才行。
民眾休憩只能去萬年不變的旗津西子灣,還有從西子灣背面牆上印著大大的標語『不要讓海鷗笑我們髒』,就可以知道當時市容如何。
高雄港區不像現在向一般民眾開放,什麼駁二、真愛碼頭、光榮碼頭、海洋之星、輕軌沿線一直到亞洲新灣區,根本完全不存在。小時候對我來說那就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明明距離不到一百公尺,卻完全不得其門而入,有的只是一座又一座的管制站,而管制站裡面走官方半配合的走私行為蔚為流行。
高雄自詡為海洋城市,可是在20年前,政府用高牆把我們與海洋隔開,好像牆的另一頭有巨人一樣。而高強的內側沿線則有一整排的廢棄倉庫,破的破、爛的爛,就廢棄在那邊,後來經過整治,才有現在的駁二。
20年前市區的範圍只有短短的三多路到十全路,以南以北都沒什麼生氣。
左營凹子底以前更是一大片空地,隨便找個地方就可以打棒球,哪像現在高樓林立生氣蓬勃,那才是現今高雄天際線的樣貌。
愛河沒有整治之前臭味瀰漫,買水是全民運動,不像現在自來水滾可以飲用。
高雄市區地勢低平,20年前如有暴雨就擔心淹水,哪像現在有十多座滯洪池可以紓解水患,還附贈大型綠地加上濕地公園功能。
楠梓20年前有一座超大型垃圾場,現在經過整治變身為都會公園,環境多麽清幽,一點味道也沒,才變身為北高雄居民的絕佳的休憩場所。高雄市區內的綠地面積,從零開始一直發展到現在,平易近人的綠色範圍幾乎是全國之最。
你要捧白賊還是烏賊可以,要批評高雄也可以,但請不要說江西話。
現在高雄市民可以休憩的地方,至少是20年前的10倍,現在的生活品質跟20年之前比較起來,更是好上100倍。
你說以前吳敦義那個高雄叫做『欣欣向榮?』,我說那個環境根本不是一個國人應該享有的生活品質。
如果你懷念20年前的高雄,那就移居麥寮,跟六輕當好鄰居就可以了。
你的話騙騙外地人和無腦人也許可以,但要我發表我看完的心得我會說:
放屁。
-----------(分隔線)---------------------
完全同意過去的高雄確實如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