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T2013 wrote:
以左營桃子園華友聯今年新案,建商對外表示成交價將達38至40萬
小弟分享自身經驗,我從民國88、89、93、94、101年陸陸續續買了5間房,期間也賣了2間房,每次當下都覺得自己是追高,因為我習慣買好地段、知名建商的房子,所以都必須多付出1至2成的價格去追去搶,但房子自用(如今自己、父母、岳父各1間),房價買貴或便宜真的是次要考量,主要還是自身財務,有計畫地存錢、有規劃的選地點定居,一步一腳印的購屋、換屋,房價長期總是呈現階梯式的大漲小回向上的走勢,而也唯有手中持續擁有多單(房子)的人,能享受到房價久久來一次的井噴行情,而房價短期的漲或跌,對自住者的感受,絕對比股市小太多了,給大大們參考!參考!
HWT2013 wrote:
每年都有空空在提房價(恕刪)
這不一樣
當時那年代房價是慢慢變高
同時薪資也是跟著時代在漲
但這次主因是通膨外加缺工缺料
幾乎是一夕之間就漲了好幾成甚至翻倍
而大家的薪資來不及跟進
剛性需求的人不是不買
而是不想買CP值超低的房子
存了很久的錢原本要買三房組家庭
結果才過一年卻只能買小不拉機的兩房
原本存了錢準備買又突然暴漲
買房的人不再是一般剛性需求的上班族
而是熱錢回流的投資客
而且是惡性炒作房價地價的結果
每個新案都一定要比周圍上一案價格還高
似乎在測試投資客的上限
炒過高而只剩下投資客買得起的情況下
未來會發生什麼結果沒人能給個確定答案
就拿港灣一號院來說好了
雖然是興富發外加高級國宅設計
單價又要5字頭以上
但我還是相信會被買爆
尤其一堆北部人不缺錢
錢被套在裡面也覺得是九牛一毛
外加跟團慫恿賺介紹費
總是被說服高雄未來房價會跟現在台北一樣高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