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乾淨、清潔】,相信是許多人的一致標準;看起來這個標準,反映的是「家門內」的乾淨清潔重要,還是「家門外」的乾淨清潔重要?在下很幸運,居住的社區是追求後者,同樣也在高雄、有住戶也有租戶,但最大的公約數是不希望自己的社區變成【中華民國美學+台式風格】的社區,當然也經過許多溝通,但成果是好的;主要是誰都不希望夏天走出電梯時、迎面而來的是鄰居們的鞋墊/皮革/潮濕味;自己的鞋子再好看、也是自己的審美觀,不妨就放在家門內慢慢欣賞與愛惜,也是素質與公德心的一種表現。
kun668877 wrote:譬如說總價一千萬元大樓的住民水平中上800-999的水平 中600-800的水平 中下600以下水平 下 等等來畫分嗎? 無意筆戰。多看些不同總價的房,再觀察一下住戶,心裏就會有些譜。
kun668877 wrote:5分奉上話題敏感想想(恕刪) 有些生活習慣,或許自己覺得很不OK,但對其他人來說,或許人家就很enjoy互聞鄰居鞋子散發出的腳汗味,覺得這是一種敦親睦鄰的體現。公共空間堆滿雜物,汽車位再停台機車,公設壞了也不修了,主委隻手遮天大樓基金帳目混亂⋯您能說住民素質不好嗎? 或許人家還認為這是節約並充分利用空間的表現。大樓沒錢,沒事,赤腳不怕穿鞋的。買房,多看不同總價,觀察一下住民,看看停車場,再摸摸口袋。大概就知道自己適合的鄰居是哪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