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merfly wrote:誤會大了,早期住美術...(恕刪) 說到亞灣建隆里,剛看了一下地圖,想起8年前那時,妹夫從事房仲業,幾個仲介每次調北高房屋騰本,約2成的屋主設籍中山首府,如今過了8年,不知是否還是如此
我12年前買農16時,該區普遍單價才10萬出頭,且建案以中小坪數為主,大多人都買得起,不是只限定有錢人。但當時買的人少,為何?很多人都嫌生活機能不好,附近空蕩蕩,寧願買河堤社區。當時是因為這樣所以空屋率高的。自從凹子底公園蓋好之後,房價開始飆漲,生活機能也越來越好,新建案坪數越來越大,反而很多人買不起了,包括我自己。現在農16的空屋率高,變成是價錢上的問題。不過撇開這些特定區域不說,高雄整體的房價,我真的想不透,為何在人口不升反降,且蛋黃區還有很多土地的狀況下,房價可以在10年內飆這麼高?
不過撇開這些特定區域不說,高雄整體的房價,我真的想不透,為何在人口不升反降,且蛋黃區還有很多土地的狀況下,房價可以在10年內飆這麼高? 當初京城在美術館農16蓋了很多大樓 同學買了一戶 一坪9萬5 還送裝潢缺點是每戶都會漏水之前是土地取得便宜 美術館農16當初建商土地取得的價格大概30多萬 頂多40萬上下然後法規面也沒那麼嚴現在的新建案 光土地取得價格就上漲了 大概兩到三倍隨便一條馬路稍微大條一點都是100萬起跳今天如果這邊環境不好 價格應該是狂跌才對怎麼會一直漲價 你說對吧
蛋黃區土地確實還很多,尤其是農16,但想入手農16區段內新屋,反而愈來愈難,60坪以下建案幾乎已經消失,單、總價愈墊愈高,土地蓋一塊少一塊,奇貨可居,空屋率高又如何? 未來新屋供給只剩豪宅、商辦,優質生活機能逐步完善,新都心態勢悄悄在此形成。
piyopiyo765 wrote:我12年前買農16時(恕刪) 標地中都一坪都標到一百一, 一百二了(如果不這樣標, 市政府的土地開發也沒辦法回本,現在已經不是公告地價加四成徵地的時代, 而都是實價了)建商的成本就在那邊, 土地都已經這樣了,再加上公共消防空間也一再的縮緊, 雨遮也不計價公設比一定是往上攀升的到最後羊毛一定是出在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