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O2,代銷小姐的說法是本案有一半是置產(投資)客,一半自住客,並說可能有一半的住戶是整年看不到人或偶而回來住個幾天。就我個人而言,未實際入住的戶數多,對於實際常住的自住戶而言,公設比如游泳池的使用上,反而更寬裕了呢~但這前提建立在投客屋主也願意為社區的管理維護貢獻金錢跟心力,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實際入住而對社區的開支多有樽節,或對社區氣氛營造的議案加以掣肘、杯葛,進而影響生活品質才好。
幾次往返左營高鐵站,途經高架道路,自西向東遠望YOO,發現南側動別有一排橘色燈條沒亮,過了一兩個月再看仍然沒亮,如果是住戶或管委會礙於經費不願意修繕的話,就可惜了一棟好建築囉(本人未經實際查證,故為假設語氣,非批判,如有誤會,敬請斧正)~
PS敬覆derekyu大,O2小坪數的也是規劃三衛,但公用衛浴以及次主臥衛浴沒開窗,私心希望能多多讓利呀
~djanfernee wrote:
說到紅單,之前去看YOO...(恕刪)
實在非常抱歉,是我看錯了,我找到的資料是中繼水箱那戶的平面圖,其他小坪數、2面採光的確實是3衛浴(1開窗),我已修改內文,以免誤導別人。

關於價錢,我猜要國泰讓利可能不容易,當禿鷹,瞄準投資客的房子,機會或許大一些,越接近預售屋轉讓期限,砍價幅度可能越大,但前提是對樓層、方位與車位沒特別好惡。
純粹好奇,請問現在銷售大概幾成了?是否還有很多戶可選擇?
代銷的報表上把已經被訂走的戶別套綠色底,有些則是用螢光筆標示,
套紅色底的是預計的樣品屋,印象中應該是在14(或15)樓。
以大坪數來說,東側靠舊總圖的比較多人下訂,西側大坪數還剩滿多的,
推測是有西曬跟棟距這個不確定因素所致(隔壁緊鄰一塊小面積土地,再過去就是大面積的停車場,以後是非常有可能蓋高的)
東側沒有西曬問題,舊總圖標售價格在議會還有得吵,樓高只要超過舊總圖,短期內應該不會受到影響。
小坪數的格局跟採光比較沒有優勢,這前面都討論過了~
東西側動別低樓層都還有得選(目前開放參觀的五樓已被訂走,不知到是否為網路上出售的戶別)
總的來說,單憑我不太靈光的印象,已售戶應該在四成到六成之間吧?!
不知這樣的銷售成績跟derekyu大的預期有沒有落差?
要紅單客或投資客願意賠售也是可遇不可求,畢竟現在利率維持低檔,口袋不太淺的應該都還能慢慢耗~
但若以投資效率來說,如果發現獲利不如預期,趕緊轉換投資標的,說不定是更聰明的選擇喔~
djanfernee wrote:
當初洽談的時候沒有...(恕刪)
我探聽到的和你現場觀察到的差不多,也和新聞裡的數字接近,去年的新聞是寫銷售率55%,我猜可能已售61戶。
新聞連結
若從2015開賣至今,4年賣61戶,預計2020/03完工,排除車位與店面,平均售價約37.4萬/坪,平均總價(含車位,但排除店面及其車位)約3431萬/戶,近年在高雄,高單價又高總價的預售屋,看來真的不好賣。
再看國泰Double A的銷售,排除車位與店面,平均售價約28.8萬/坪,平均總價(含車位,但排除店面及其車位)約2143萬/戶,目前實價登錄有73戶,預售從民國104年4月起,3年賣41戶,有32戶是民國107年7月完工後購入,代表大樓成屋後,有實屋可看,買方意願大增。
「國泰Double A」實價登錄與介紹
我猜國泰O2成屋後,或許也會有一波銷售潮。高單價又高總價的案子,即使是皇苑與百立,成屋後銷售量才容易拉高,預售屋期間就要賣出55%以上,其實真的不容易,這應該與高雄地區的購屋文化有關。
然而,「國硯」成屋前就能賣70%以上,共125戶,坦白說,真的非常猛。
「國硯」實價登錄與資料
買房自住是需求,但買高單價又高總價的新大樓當做投資標的,近年的投報率應該不會太好。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