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baobaonews.com/gotvimgs/view/imgs/92b10519-ab22-41ed-8ab5-67e1f4f9a71e-1506427238517
圖1.
http://www-1.baobaonews.com/gotvimgs/view/imgs/92b10519-ab22-41ed-8ab5-67e1f4f9a71e-1506427238518
圖2.
華邦電投資高雄,高雄科學園區有擴區需求,立委劉世芳提出具體對策,以橋頭新市鎮做為南科第二園區。她在高雄市副市長任內,已協調及整備橋頭新市鎮產業機能,如今她願意持續擔任中央與市府的橋樑,持續打拚,讓橋頭新市鎮成為「科技高雄 台灣製造」園區,躍升高雄、提升台灣。
劉世芳認為,覓址必須要有遠見,在橋頭新市鎮新設南科第二園區,可以儲備未來20年產業腹地。
她說,橋頭新市鎮位處7所大學環聚的高雄學園帶,研發環境與人力資源充沛,全區公有地及台糖土地約占7成,具開發可行性及時效性。緊鄰都會中心,生活機能完善、房價平穩,易吸引人才聚集。
此外,橋頭新市鎮已有捷運紅線通行,是唯一有捷運的市區型科學園區,未來捷運紅線延伸至路竹,還可串連第一、二園區,形成健全的科技廊帶。
選擇橋頭新市鎮做為第二園區,加上楠梓加工區及岡山本洲工業區成為產業發展廊帶,才能有效建構新科技產業聚落,提升國際競爭力。
1992年內政部在橋頭、燕巢及岡山地區規畫橋頭新市鎮計畫,但25年來僅完成第一期的開發區,約1000公頃的後期發展區卻遲未開發。劉世芳副市長期間,審視了橋頭新市鎮的潛力與機會,認為產業是帶動人口成長最務實且穩定的關鍵因素。
2012年起多次協調內政部、經濟部等中央部會,提出解決淹水、健全道路系統、吸引產業進駐等三項對策,促請加速新市鎮後期的開發,同時主張原本的住商發展的內涵應轉型為住商搭配產業的格局,並且承諾市府願意承擔後續開發責任,終獲得內政部認同及支持,啟動高雄新市鎮開發執行計畫的修正作業。
劉世芳說,第二園區的設置需要延續性及連貫性,還有許多關鍵需溝通協調工作得完成,她願意持續擔任中央與市府的橋樑,雖然辛苦但會繼續拚下去。
中時 中國時報記者/李義

台大、成大、中山共設材料國際學院 選址中油高廠
2017-09-27 13:04聯合報 記者楊濡嘉╱即時報導
為了培肓材料科技人才及掌握循環經濟關鍵技術,台大、成大、中山大學共同推動設立「材料國際學院」,院址選在高雄市楠梓中油高雄舊廠內的行政區,預計明年秋季班開始招收碩士班學生。
台大代理校長張慶瑞、成大校長蘇慧貞、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今天上午在高雄市政府多媒體簡報室簽署合作意向書,高雄市長陳菊、國策顧問何美玥、高雄市議會議長康裕成共同見證。三校長承諾將把最優秀的師資引到材料國際學院來。
高雄市經發局長曾文生表示,`世界材料產業持續成長,2015年全球材料市場的規模,半導體材料達245億美金、抗蝕塗料223億美金、生質材料282億美金,2016年全球複合材料市場有820億美金產值;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臺灣材料產業整體產值超過6兆元,包含上游金屬、石化到下游塑膠、化學、金屬與橡膠等;但是,我國這些產業附加價值不如先進國家。
曾文生表示,高雄努力推昇金屬與石化產業轉型高值材料產業,目前高雄地區最新產業持續發展,全球最大半導體產業聚落正在高雄成型,材料前景可期。
高雄與中央規畫利用楠梓區中油高雄煉油廠基地轉型開發,作為循環經濟的高值材研發基地和試驗場域,也就是成立國家級的「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研發專區」。
曾文生說,研發專區將整合工研院、金屬中心、中科院等材料科技研發機構,和中油、中鋼、台糖、台船等民間企業,共同進行高性能、特定規格、安全無害、環境友善的新材料關鍵技術研發與驗證,研發結果未來則透過技術移轉或新創事業方式進入商業化。研發專區的專業人才培育就由台大、成大和中山合作設立的材料國際學院負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