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sbaby wrote:
高雄本身是天然良港
工業大城是後來政府十大建設的規劃
人規畫的東西耐久度是無法與大自然比較的
只要有船運, 良港的特質舊永遠不會被取代
(非良港口例子可參閱安平港 台灣沒有一個港比高雄好)
政治文化的中心會隨著首都人群而更替
但高雄優越的地理與底特律破產比較似乎是故意是您先入為主了
我只擔心台灣破產跟底特律一樣
其實底特律也是天然良港呢,而且是萬噸海輪可達的內河港。良港的特質是不錯,能不能養活200萬人又是另一回事了。
至於說工業大城,其實日據末期就已經打下基礎了,日據時代把初級的煉油廠與電解鋁廠設在高雄,然後使用大貝湖(今澄清湖)當作取用工業冷卻水與排放廢水的人工池,而且又設了軍機與軍艦的維修廠、軍用罐頭加工廠。所以在日據最末期,高雄市人口追上台南市,主因就是軍工產業勞工大量進駐。
後來國民黨來台,將日人設施整合出了中油、台鋁、台機等公司,並把上海的石化廠機械廠搬過來高雄,另外空軍工廠與海軍造船廠紛紛收編進來。不過當年台北基隆的工業規模更大就是了。
中華民國要變希臘的機會~50%以上.
Captain Pink wrote:
底特律曾經是美國第一工業大城,跟高雄為台灣第一工業大城相同.(恕刪)
不過高雄有點可憐的地方就是:
台塑,中油,另還有一堆化工廠,比如仁大工業區內的...林園的...煙囪在高雄污染,總公司在台北所以稅在台北繳.
高汙染工業在高雄繳稅的,似乎只有中鋼及其關係企業.
是第一工業大城又怎樣?稅金別人收走還反過來笑你.
產業失去競爭力也沒差,反正稅金本來就是別人在收.
保住中鋼就好,其於倒光了也不怎麼影響稅收.
lulalla wrote:
台塑四寶: 台塑(...(恕刪)
OK那我搞錯台塑.
因為以前他們還沒弄採購網的時候,服務過仁武廠2次,訂單來自台北,請款也跟台北.
所以多年來一直誤以為當時跟我連絡的是總公司,剛上網查才知道,竟只是辦事處.
但是中石化(大社小港),台橡(大社岡山以前還有林園),長春(大社大寮),中國人造纖維(只有大社廠,全台無第二個廠了),...等其他,雖說有些大陸也設廠,但在台灣還是以高雄為主要生產據點,但公司都設在台北.
情況沒變,我唯一搞錯的是台塑.
保住中鋼台塑就好,其於倒光了也不怎麼影響稅收.
ag2922 wrote:
可是維基查台塑關係企業
總部在台北市松山區東昌里敦化北路201號耶?恕刪)
他集團總部確實是台北沒錯.
可是集團內有大大小小很多公司,各自財務獨立.
分別在不同地方繳稅~看那個公司登記在哪.
台灣塑膠登記在高雄,就在高雄繳稅.
旗下確實有幾間登記在那位置,沒包含台灣塑膠.
yu0556 wrote:
不過高雄有點可憐的地方就是:
台塑,中油,另還有一堆化工廠,比如仁大工業區內的...林園的...煙囪在高雄污染,總公司在台北所以稅在台北繳.高汙染工業在高雄繳稅的,似乎只有中鋼及其關係企業.
台塑四寶:
台塑(1301)
公司所在地 高雄市前鎮區中山三路39號
南亞(1303)
公司所在地 高雄市前鎮區中山三路35之1號
台化(1326)
公司所在地 彰化縣彰化市中庄里中山路3段359號
台塑化(6505)
公司所在地 雲林縣麥寮鄉三盛村台塑工業園區1-1號
資料來源:
全國商工行政入口網
http://gcis.nat.gov.tw/index.jsp
台塑跟南亞都是在高雄市國稅局轄區內繳稅,該叫可憐的應該是新北市吧。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