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高雄房地產為何漲?


rosegoingbb0304 wrote:
如果有人去調高雄市民...(恕刪)

購屋主力真是年輕人嗎?就算是年輕人恐怕家中長輩也資助不少.
我高雄土生土長,退伍後來台北打拼二十幾年了,一晃也近退休之年,小學國中同學與我一樣來台北工作的不少,最近大家紛紛回高雄置產,準備退休後回高雄老家終老.二三十年前北上工作的外流人口將在未來十年再遷回高雄,我除台北自住的一間外,近三年在高雄又在高買了三間房,一間平時返高探望家人時住,一間出租中,這二間將來給孩子,年初又買一間透天做為過幾年退休時自住.在買透天的過程中,跑了幾個案場發現一個有趣現像,幾乎每個案場經理都提到有不少像我這種年輕時北上或至大陸打拼現在退休或即近退休之年的高雄子弟回高雄置產.而這樣的人通常財力也較足,且台北賣一間房高雄可買三間,所以在評估高雄房價力道時,不要只算到工作機會及目前人口流出流入,也要估一下二三十年前外出打拼的高雄子弟的回流潮!
我也認可高雄子弟的回流潮

我老家在高雄南區,大學畢業後幾乎都在台北工作,2000 年左右結婚也在台北買了一間 28p 的小房。

最近幾年,有想要換大一點房子,但台北的房子貴得買不下手。同樣的價格,在台北只能買個鳥窩,在高雄卻能買大坪數、生活環境、景觀、建材都很好的房子。加上快要到退休年齡了,遂興起在高雄置產的念頭,也順利在新灣區買了間房子。打算之後把台北的房子賣掉,回高雄住。慶幸當初台北的房子買在相對低點,賣掉買高雄坪數等級更好的房子很划算

我比較喜歡買管理好的大樓。

剛開始我也以為透天比較好,後來覺得:
1) 1F 透天要擔心淹水
2) 下雨天還有很多蟑螂會從水溝蓋爬出來 (這理由有點可笑,完全是因為以前在古亭站附近看過蟑螂遊大街的奇景被嚇到)
3) 買地自建聽起來很不錯,可是建太好看又要擔心被歹徒盯上
4) 有管理員幫忙收信收宅急便、有垃圾集中室
5) 除非是獨棟的透天,不然連棟透天跟大樓一樣,跟鄰居間也會有摩擦。我老家就是高雄舊透天,左鄰右舍常常因為停車之類的問題鬧不愉快,或者說隔壁家頂樓加蓋造成自家漏水這種摩擦
6) 住高樓有景觀。住透天要祈禱採光不要被附近大樓遮掉

買的是預售屋,蓋好交屋之後有可能
1) 夫妻兩個先留台北,高雄的房子先空著
2) 夫妻兩個先留台北,高雄的房子裝潢,回南部看家人時住,也可先給南部家人住
3) 夫妻兩個只有一個先搬回高雄住,另外一個假日坐高鐵回來
4) 夫妻兩個都搬回高雄住,坐高鐵通勤上班

其中 1) 2) 的狀況可以解釋說為什麼高雄一些豪宅點燈率那麼差
有的可能真的是投資客,有的可能是像我們這樣買來退休用,或者有些可能是在中國工作,但在高雄留間房子的人


回流潮好像2.3年前就開始了
不只高雄,台中也很多
畢竟台北這些退休族有一半都是北上的子弟
記得周刊還有專刊報導,主角好像是美孚的亞洲區總經理....

我自己也有個長輩
2年前賣了台北一間60坪大樓+一間老公寓(原租1.8萬)
大概6千萬左右
到高雄買2千萬百坪豪宅+2千萬透店(現租遠傳5萬)
外加一台GS350,手邊應該還有2千以上....
回鄉當大爺,生活愜意的很....

高雄為什麼漲??
除了資金面外
最重要的是基本面的蛻變
高雄真的變漂亮了....
看了這串討論文,好像台北遷移高雄的都買在新彎區?所以以台北眼光來高雄看房是比較看好新彎區嗎?
返鄉朝讓人口經濟結構改變了
這一點慢慢會看到(日常百貨消費)
就如我前面幾樓說的~~
雖然人口外移
但是即將入住的潛在消費力道卻是強勁的
就算只有5%的結構調整
卻也催化高雄消費市場
至於置產族是不是專買新灣區
應該不是哦!
因為美術館農16這些情況這幾年很多
舊高市其他區也有...看個人地緣關係啦!

安妮美黛子 wrote:
因為美術館農16這些情況這幾年很多
舊高市其他區也有...看個人地緣關係啦!


假如已經從小熟悉舊市區的環境,再加上預算充足
基本上不太可能跑去美術館農16那邊
舊市區的生活機能,目前還是比美術館農16方便許多
基本上住在舊市區的人,沒事不會去美術館農16
但住在美術館農16的人,一星期很難不來舊市區一趟
其實也不必對哪一區感冒
地緣關係嘛
我和鄰居都去漢神巨蛋及明誠商圈及好市多採買
除了工作需要很少離開農美地區.要兜風直接去新灣西子灣
這是個人習慣.大家不必針對哪一區批判
因為我是屬於愛安靜散步+景觀舒適的老人家
就算要消費也會選白天人少舒服明亮的地方逛
宅經濟風行之後就更依賴全家和小7了
舊高雄市區還有親戚住.但卻是他們每周來找我們吃飯
LU660104 wrote:
我是在北部工作, 利用高鐵, 買在南高新灣區的假日通勤族. 這種通勤族, 已經愈來愈多.

高鐵的出現,
讓這種現象發酵,也帶動台中(7期..)/高雄(R13,新灣區..)房產的推升. 所以高雄房產也慢慢墊高.


傳統高雄在地人, 只能接受透天厝
但是這一批買屋人, 卻很能接受新式大樓(妻小住, 安全性佳).


要賺錢, 請到台灣北部(或台商,到海外,到中國).

要安家, 要生活品質, 可到台灣中/南部.


(1).
我老家在台北市大安文教區, 後面巷內靠永康街的豪華新公寓, 常常上看100w/P, 買個70P(室內才4X)就要7000 W. 令人咋舌

(2).
三峽那種偏遠地方, 有些新案已經上看40W/P
林口也是.

(3).
高雄有捷運,百貨公司/夜市超多,路又大.
城市各方面條件, 並不輸台北, 很多方面甚至比台北更優.
考慮了一下, 就下手買了.


我真的覺得高雄房產的真的便宜,CP值超高.
PS: 高雄在地人反而不苟同, 覺得太高了, 不可置信.

人家以為我是投資客,
其實我們是自住,妻小都搬來高雄.


有請幫傭嗎? 還是老婆娘家就在附近? 不然周間老婆需要幫手時怎麼辦 ? 例如小孩生病 ...
老實說, 會認為 三峽, 林口 很偏遠的台北人, 最後選擇在高雄定居的 "非退休族群" 還真的不多見.

周遭朋友只有一個學長的老婆是這樣的模式, 不過嫂子也算是空中飛人, 即使住在台北也不常在家.
hanwen28 wrote:
看了這串討論文,好像...(恕刪)


太靠近海港, 建築物外牆受鹽分影響越大 (可以看看中山大學 文學院/商學院 的外牆磁磚), 定期清洗外牆恐怕是必要支出. 這高額的管理費恐怕不是計較 2%~5% 房貸利率的市井小民所樂見的.

老自犬 wrote:
購屋主力真是年輕人嗎?就算是年輕人恐怕家中長輩也資助不少.
我高雄土生土長,退伍後來台北打拼二十幾年了,一晃也近退休之年,小學國中同學與我一樣來台北工作的不少,最近大家紛紛回高雄置產,準備退休後回高雄老家終老.二三十年前北上工作的外流人口將在未來十年再遷回高雄,我除台北自住的一間外,近三年在高雄又在高買了三間房,一間平時返高探望家人時住,一間出租中,這二間將來給孩子,年初又買一間透天做為過幾年退休時自住.在買透天的過程中,跑了幾個案場發現一個有趣現像,幾乎每個案場經理都提到有不少像我這種年輕時北上或至大陸打拼現在退休或即近退休之年的高雄子弟回高雄置產.而這樣的人通常財力也較足,且台北賣一間房高雄可買三間,所以在評估高雄房價力道時,不要只算到工作機會及目前人口流出流入,也要估一下二三十年前外出打拼的高雄子弟的回流潮!


可能我這一代的父母大多生兩個小孩, 家中的小孩不是北上發展, 就是出國留學後在外謀生
我看到的返鄉的同輩多是回家與父母同住, 順便整修家裡的舊屋.
對生活在台北的人來說, 高雄舊透天的生活空間不是問題, 比較大的是 婆媳問題 和 適應問題.

這三年來, 新購 兩間房 + 一棟透天, 粗估也有 5000 萬了.
周遭的同輩在幾小時內籌出數十萬的週轉金應該都不是難事, 但是要像您這般的財力, 恐怕是麟毛鳳角了.

另外, 當年促使您北上打拼的環境因素已經不復存在了嗎 ? 2000年左右整個產業鏈開始外移後, 非服務業的就業機會又更少了. 對習慣北部就業環境的人來說, 高雄的就業條件並不優.
我想如果想要賣掉目前在新北市的房子, 大概反彈最大的會是我女兒吧 ... 對年輕人來說, 台北真的好玩多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