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首見盈餘-高捷日均運量15萬


monster_oliver wrote:
甚至幾次不惜走路40分鐘才到家 (我實在是等不到公車)..
...(恕刪)


真有你的!

走40分到家~一天上班超過12小時,還來回走八十分鐘~~我會沒命!

ycyly wrote:
每次討論到高捷,常淪...(恕刪)


+1 北上念書時也剛好是木柵線試營運,

快20年期間台北捷運路線多到其他縣市的人無法想像(羨慕?),

說穿了,中央政府所在地,還是資源分配的問題,北捷就算賠錢一樣會一直蓋....



回過頭來,個人覺得高捷如果要持續賺錢,公車路線是關鍵。

高捷最大問題是,高雄市民出了捷運後沒有多少的公車可搭,不然就是要等很久....

若沒公車要民眾走路超過20分鐘(夏天10分鐘可能就受不了),不少人寧願騎車不搭捷運。



回過頭來說台北,

北捷還沒蓋之前,台北縣市的公車網路相當完整,只怕塞車不怕沒公車搭,台北市民早也習慣搭乘公車,

而高雄市政府往年經營市公車非常非常的失敗,高雄市民寧可開車騎車也不願意搭公車,

現在要讓高雄市民養成習慣是要花一點時間的,

而現在的高市府不管會不會賠錢都要先把公車路線搞好,高捷才會有未來。

個人淺見,勿筆戰
我住高雄28年捷運我是很少搭,所以票價對這種不常搭捷運的人沒有優惠
但我個人認為這跟氣候,辦活動有絕對的關係,不過還是恭喜啦!
若一直靠活動拉運量這不會是長久之計!高雄的產業結構最後還是會妳的絆腳石!
古嵐索 wrote:
若一直靠活動拉運量這不會是長久之計!高雄的產業結構最後還是會妳的絆腳石!


我覺得"產業結構"這個點跟另一個網友提到的"公車不夠發達", 的確是高雄捷運兩個隱憂.

1. 以臺北跟高雄的勞動來比,
高雄許多勞動人口是工業區/加工區/中油及大社仁武一帶的中下遊產業/中鋼中船及小港林園等,
這些人是比較多的機車族, 因為工廠或加工區地大, 公共運輸不太可能進到廠區內, 所以機車還是最方便的工具. 另外不少工廠都有專車接送, 也是一個可能.
而臺北本身工業區較少, 商業區較多, 所以公車及捷運都可以到附近路口下車, 再走路到公司.

2. 以地形來比,
由於高雄是平原地, 除了愛河算市區內稍寬的"河", 以及鳳山略高外, 大多地面都有道路相接, 所以機/汽車流通很方便.
臺北是盆地, 但又有大漢溪/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及劍潭山/陽明山/南港山/景美山, 高低起伏大, 以及人口多, 造成汽機車多, 流通較不方便.

3. 以居住成本來比,
高雄目前人口較少, 平均房價也較低, 同樣養一台車, 停車也還算方便, 家中停車格也較多, 自有住宅也較多, 所以養車負擔較輕.
臺北人口多, 房價高, 很多人買不起房子會選擇用租的, 一方面停車費貴, 另一方面租屋搬家流動率高, 車子就成了一種負擔, 所以不買車改搭大眾運輸的可能性也提高.

所以高雄跟臺北捷運的發展, (自認為)客觀比較下, 的確高雄會較慢, 不過高雄公車如果能再改善, 銜接捷運到工廠間, 或從捷運到住宅區調整班次, 這樣運量應該可以再提升.

slime wrote:
我覺得"產業結構"這...(恕刪)

沒錯
產業結構影響人口結構
即便以工業為主 人數還是不夠多

南高雄人口偏老化
年輕人在台北工作
老年人有選票
對捷運依賴性小

灰灰熊 wrote:
高雄捷運虧錢是台北人的錯?? 都是台北害的,高捷之前才會虧錢??
...(恕刪)


高雄捷運虧錢不關台北的事,但台北捷運會賺錢完全與中央態度有關
引用維基資料~
台北捷運是政府蓋的,然後移轉給台北捷運公司。 台北捷運公司不用負擔折舊,學過會計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成本天差地~
tenrivers wrote:
高雄捷運虧錢不關台北的事,但台北捷運會賺錢完全與中央態度有關
引用維基資料~
台北捷運是政府蓋的,然後移轉給台北捷運公司。 台北捷運公司不用負擔折舊,學過會計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成本天差地~
(恕刪)


您說的有道理,不過有一個小小的問題. 連維基都知道台北捷運要是攤提折舊,基本上是會賠錢,
無法自償的,請問,為什麼BOT可以成立?

是這些官是狗,所以看不懂數字,不知道就算有北捷的運量, 高捷也無法自償,而無法自償的BOT,最後鐵定走上破產,政府買回的命運? 還是標BOT的廠商, 本著忠貞愛國,繁榮大高雄的崇高理想,即使血本無歸,即使將因此背負沈重的銀行連貸債務,也要建起高雄捷運?

若要我回答,我猜想,即使這些官是狗,也一定比人聰明許多的狗,因為他們成功迴避了舉債上限
的條文,成功的向未來舉債,反正,十幾二十年後籌錢去買回的又不是他們. 而這些BOT廠商更可能
一開始就知道高捷一定是破產買回,現在花的錢,不過是借給政府,不過是要包攬工程的一種投資方式呀...
手法與高鐵如出一轍吧...
扣除每月設備一億元折舊費、貸款利息三千萬元、回饋市府權利金兩千萬元等大筆支出,還賺200萬元

不知道北捷的折舊費、貸款利息、市府權利金是多少?
mediciaaa wrote:
扣除每月設備一億元折...(恕刪)


您,新聞看錯了吧...這裡面是不含折舊攤提及利息費用(煩請看樓主的連結),
而1月營收是1.2億,全部員工不吃飯,水電免費,也不夠攤提跟利息.

所以,這則新聞我覺得,應該是在釋出一個訊息: 只要市府花個佰來億,直接買回
高捷,其實"市府是可以賺錢的",當然,是不計利息的情況下.

看起來高捷由政府買回的時間不遠了吧...

BOT...去OOXX的吧....所以台中要建,死都不給用BOT. BOT只是逃避政府預算監督,
及讓廠商有機會上下其手(因為建的"公司"是民間)的工具罷了.

marcus200115 wrote:
您,新聞看錯了吧...這裡面是不含折舊攤提及利息費用(煩請看樓主的連結),
而1月營收是1.2億,全部員工不吃飯,水電免費,也不夠攤提跟利息.



2012年 02月14日 蘋果日報

高捷指出,今年元月日運量比去年同期增兩成,儘管是因今年過年提早到一月,加上燈會活動所致,但高捷落實成本管控,扣除每月設備一億元折舊費、貸款利息三千萬元、回饋市府權利金兩千萬元等大筆支出,首度出現營業收入扣除人事成本等支出後,還有盈餘的新紀錄。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