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kuo2001.tw wrote:小弟所謂高雄20年來...(恕刪) 當年的地下街哈哈! 小弟念國中高中經常翹課 流連撞球間 順便泡馬子說民國七十幾年中正四路一地坪200萬竟然沒人相信現在往回看 套住的田僑還不少很多..很多老地主不知道或沒有查覺這些變化
weifenglo wrote:當年的地下街哈哈! ...說民國七十幾年中正四路一地坪200萬竟然沒人相信現在往回看 套住的田僑還不少(恕刪) 現在買房的三十幾歲的人當年還小不知到當年高雄也繁榮過房價直比新北市高雄寞落就是轉型不順的下場工廠都去大陸高科技在新竹高雄港當年也不是高雄市管的現在港市合一也一樣什麼開放轉運港口不成讓高雄景氣變差才不是理由大陸的港口起來還要轉口嗎?現在成都都想以後直接鐵路運至歐洲輸歐連港口都可以免了應該說台灣逐漸被中國邊緣化工業是首當其衝台北市首都政經中心比較慢而以以前中國在睡覺才有四小龍可以起來現在光廣東一省的GDP就贏過韓國小國與大國有什麼好比的?台灣又不像南韓轉型較快台灣的房地產真的很危險除非中國可以炒台灣房地產不然房價在未來那有樂觀的理由???
貴不貴是相對的.高雄房價貴嗎?月薪2-3萬的,當然覺得1000萬的是天價月薪20-30萬的,1000萬不會是他的菜與其怨嘆房價高,不如充實自己向上爬!不要想著靠父母,靠關係,靠政府做多....靠來靠去就只會靠北.靠自己才是真的.
我覺得高雄房價還是在合理範圍台北就業機會多 又如何? 以這樣的房價來算 年薪100萬的薪水還是偏低高雄就業機會少 又如何? 以這樣的房價來算 年薪60~70萬的薪水就算偏高了台北100萬的工作會比高雄60萬的工作好找嗎 ?台北100萬的收入會比高雄60萬的好買房嗎 ?以我身邊朋友的年齡層為例32歲碩士畢 在高雄要找60萬的工作 閉眼不挑滿地都是去台北要爭個100萬的工作 還要努力找一下才有用台北就業機會多來討論房價真的不太有意義既然留在台北就不應該吃人死頭路了就算就業機會多到可以讓你很容易幹到金融業/科技業的經副理有200萬收入...還是沒用(一樣買不起)
我記得...去地下街買的第一杯飲料是木瓜牛奶,然後買完邊走邊喝從橋的那端走出來在鹽埕站等公車回家^^講正格的,道地住在高雄"工作超過30年"的最清楚高雄進步在哪兒?退步在哪兒?舊高雄市的選舉,都是五五波,也反應了有人想變,有人認同的差異談工作,十幾年前暑假去鐵工廠工讀當焊接工,薪水一天1200元那些老師傅說:你現在做的工作在10年前,一天是3000元那時候機械類的很缺工,畢竟高雄上游大廠都是重工業,中下游中小企業能包的工作太多了...機電土木化工~~現在都在談轉型,高雄要的不是電子業,是現有的產業升級以前高雄做球頭很有名,現在勒~幾乎都大陸包去了,那他們現今呢?因為球頭的經驗,所以承接很多國外訂單,尤其是日本客戶他們的轉型政府有幫忙到嗎?運氣好就自己轉成功,運氣不好就倒閉關門而電子業年年虧損的廠商多到不行,但是為什麼政府還在幫他們挺住?只能說政府年年投在電子業的精力是幫不到高雄產業的...高雄在地企業專長不是在電子業呀...至於消費性建設或是花花草草,在我眼裡就是去使用,能幫他們回收就回收但我不認為這些能拿來做政策當然啦~會強調那些消費性建設的政客,其實都在掩蓋某些問題不得不讓我想到高雄燈會,陳昇在2/28日登台說的那句話= =
weifenglo wrote:市場自會給公道台北市房地產貴也不是完全沒道理高雄市 住家附近7-11沒搞好 照樣會倒閉鮮芋仙好像只剩一兩家?高雄人消費力還是偏低路邊生意難做...(恕刪) 呵呵...以鮮芋仙看高雄人的消費力,您還真會扯...我記得有看過一篇去年大高雄地區的百貨一年加起來,超過350億元...家樂福在高雄有10家。Costco在北高雄也要生出一家了,南高雄的Costco營業額世界第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