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成本..打個比方
公寓(無電梯)
一坪工資 + 材料 = 約4萬 + 土地價值就可以算出房屋價值(底價)
大樓(電梯)
一坪工資 + 材料 = 約6萬(超高大樓12樓以上加1~2萬) + 土地價值就可以算出房屋價值(底價)
就算在舊在老的房子..還是有它的價值
如30坪鳳山公寓..30*4=120+地段價值(20年房子)=約有120以上的價值(接近底價就可以成交)
高雄市郊區舊大樓(20年)
如30坪6*30+地段價值+車位+管理...算一算都會有200萬以上的殘值
所以..我的觀點
在怎樣不值錢的房子...跌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有支撐(除輻射屋或海砂屋)
目前市面上的新房管他喊到20萬或15萬
新屋銷售一結束....就會打回原貌的了(農16和高美館目前正熱...還要一段時間冷卻)
White bear wrote:
純討論勿筆戰
1. 公設也是有, 但除非是像遠雄 Villa 這種公設才會多, 不然大部分的公設不過就一扇鐵門, 除非是人車分道, 不然車道也不不算建坪, 只有土地持分.
2. 透天買的是一整棟, 雨遮陽台不影響價位, 不像大樓算一坪多少錢, 雨遮陽台跟你的客廳一樣貴.
3. 恩, 買東西當然要錢啊....
4. 可以選擇不請保全....(恕刪)
1.社區型透天的私設巷道是土地持分的,如楠梓天下第一國社區透天,付了30地坪的錢,完全屬於自己的卻只有22地坪(8坪x地價假設15萬=120萬,等於付了120萬跟社區一起蓋一條巷道),這跟大樓的公設意義應該差不多吧?不要公設除非買臨路透天,但臨路透天總價通常又更貴(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2.雨遮陽台也是含在透天建坪內,不同建坪的2間透天,價格原則應該不同,所以雨遮陽台的大小,原則上也是會影響價位。
3.沒錯
4.沒錯,要安全方便當然要錢.......
建物要成本,會折舊(純營業店面除外,有人潮的店面是沒有折舊的,有的老店還生意特別好)
土地要成本,不會折舊
如果只想居住,買大樓,因為大樓只要建物成本(一點土地成本)
如果只想保值,買土地,因為土地不會折舊(除非土地價格下跌)
如果想居住又想有一點保值,買透天,但是要土地成本+建物成本,而且建物也是會折舊,最後的殘值還是在土地
另外還有一個迷思
雖然以後陽台雨遮不得以坪數計價,但是還是算入總價,因為陽台雨遮也要成本,也會豋記在權狀
例如原來是跟你講10萬*50坪=500萬
以後是跟你講11萬*45.45坪=500萬
不管是大樓還是透天,契約都不會寫每坪單價,只會寫土地總價跟建物總價,不要以為建商會免錢送你陽台雨遮或停車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