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建商說建造成本,13F大樓,地下挖三層一坪15萬,約是一二樓花崗岩,以上是點綴性質,全棟花崗岩是25萬/坪~
高雄的大樓一坪才賣15萬多,就算土地便宜,建造成本也要9萬/坪,我倒是覺得高雄大樓怎麼可以賣的這麼便宜?還是建材沒有台北用料的好?
以建商來說,15萬/坪的成本可以賣50萬/坪以上,因為貴的是地,但要有50萬/坪的價值,所以用料不可能太差, 100W/P的房子,25萬/P的成本也敢用上去~
建商其實賺的不多,台北地主賺的才多,我家附近的地,商三臨路,改建後地主分得的價值是288萬/坪,建商還是要蓋~
我覺得可惜的是20年前高雄的房價與新北市差不多,當年買的很多都套到現在!
南台灣的傳統產業外移去大陸,但沒有新的有競爭力的產業發展起來,新竹以北是台灣的高科技走廊,產值在那,政經中心在那,南高雄有什麼競爭力的產業?
這才是高雄房市發展的問題~
我有一些在台北的建商朋友,說奢侈稅打到不少投機客,台北市的房價要跌也有限,就算是兩成,100W/p的也要賣80W/P,窮人還是買不起!財富集中在那,台北市的房子,一般上班族要買的起很難!大家都想擠進台北市,尤其是大安區門牌,若大安區的房子是40W/P,連我也會衝,但應輪不到我!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闡述理論看似大家都知道,但要能講的條理分明、四平八穩,
可是要有過人的邏輯,
高雄的優勢,以及產業、工作機會的部份,小弟也非常認同,
畢竟我也是個"被迫上台北工作的高雄人"
但恕小弟冒犯,有關奢侈稅的部分,小弟無法認同,
第一棍打下去,打到了剛進場的投資客跟房仲,
是否代表接下來還會有好幾棍?
我想政府的政策很難講,尤其現在政黨政治,皆以選票為目的,
是開戰第一砲 抑或是做做樣子騙騙選票,還有得等。
說到台灣夏天,北中南氣溫其實是差不多的,隨便點個yahoo一周氣象報告都知道,頂多就是台北盆地高個1度或感受較悶,台中跟北高比低個1度了不起。看整年平均溫度確實因為南部冬天較暖和,所以數據上會再高一點。
台灣這麼小,台中跟高雄距離又更短了,真的住國外講不習慣台灣氣候或不喜歡的,誰還管你北中南,甚麼台中氣候好根本是放屁,我真的是不客氣地說,至少我對台灣的夏天都不習慣,夏天這幾個月盡量都是待冷氣房度過,總是可以選擇你要的生活方式或形態。
新加坡台灣講的鼻屎大,全年如夏,別人的GDP及城市景觀建設已經贏台灣有多少呢??有時藉口是自己找的。
去問問許多退休想回來台灣定居的朋友,幾乎會告訴你台灣目前最吸引人的是醫療及健保,至少老了即使有錢看病也不會擔心雞同鴨講或人在生病時有語言上壓力,並非住過國外的英語就好,對岸醫療水準就更不用說了。
有些是不好意思說,畢竟以台灣一般民間風氣,能旅居國外總是代表有一定社經背景,經濟能力,怎好意思說退休想回來台灣是因為醫療健保,當然講一些愛台灣,想念台灣,也人之常情。
北美大陸很大,個人也只待過美西進修一段時間,說真的加州氣候真的才叫好,選夏天回來台灣一出機場可是有可能當場頭暈腦脹,習慣就好。但說要在台灣自己比較北中南氣候誰好,我只能說很可笑了。
換個角度,難道講台中只剩氣候好??台灣的自來水??

台灣還有一個更可笑的觀點,小小台灣天氣哪裡熱一些些,代表住這的人就會較"熱"情,那新加坡鼻屎國別人應該都很熱情囉?

南部就是步調慢生活悠閒,是不用吃飯嗎?我看想賺大錢的時候半夜都會爬起來

台灣寶島真的是很妙~

認真過日子 wrote:
不過對樓主的某些觀點...(恕刪)
台北人有優越感是因為人才大多集中在那,或者有錢人較多, 其實跟台北人沒太大的關係, 今天高雄的醫生,法官, 中小企業老闆, 土財主相對於一般民眾一樣有優越感, 因為他們較有錢有能力. 到美國也一樣, 紐約人,或者日本東京人也是比其他城市的人有優越感. 西部的漢人相對於東部原住民還不是會讓原住民感覺有優越感, 人都會以自己生活的環境來看其他地方的人. 自己也是高雄人,政府重北輕南不是很認同, 如要怎麼說, 那不論藍綠執政都改不了, 因為國家就一個首都,台北成為首都有他歷史的原因, 不是說改就改, 每個地方發展本來就是根據當地特色,高雄不是另一個台北,本然就不應該這樣比,然後再下結論說重北輕南,如果我是東部人, 我一定說重西輕東, right?
當年高雄靠加工區及高雄港發達起來, 只是時空背景不同了, 產業來不及升級,所以加工區廠商遷走後, 當然就慢慢蕭條, 所以重點是現在高雄,不要再想做什麼科技園區, 台灣有竹科, 南科已太多了, 而是轉為觀光服務, 利用高雄海港的景色, 公園綠地等, 這些可是台北沒有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