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的鐵路地下化開始動工時我們是很高興的,但是後來開說明會時一位社區的民眾才驚覺,我們這端是出口區,也就是過了大順陸橋後開始往上爬坡正義路的平面鐵路全部都是開口的!!!,這下子所有的居民才跟里長開會,找民意代表來陳情反對半殘的鐵路地下道,因為爬坡區又是開口聲音會比開放的更大,即使前面檔了隔音牆,一樓開門就是一道牆,後來才在立委跟交通部副部長勘查過後,同意研究延長到鳳山的地下化.
當初如果不是大家積極爭取恐怕沒受益反而受害,如果大家對公共建設有意見,找民意代表去爭取自己的權益,否則會被犧牲掉的
雖然這個計畫是民進黨規劃國民黨延續
原來設計當中博地下道的空間還是當地下停車場會比較佳
不過如果中山路連接博愛路改成平面道路的話
有一個地方必須仔細思考
就是中山路、博愛路、市民大道交會地帶(姑且如此稱鐵路地下化後的新平面道路)的行車動線該如何規劃
既然地下化,卻又做出分隔南北高雄的事?
當初不知道做出決議的是哪些人,還真想當面問他們到底有沒住過高雄?
那樣的設計,只讓腳踏車跟行人通過,其他的都走地下,那......鐵路地下化個屁!
鐵路地下化應該活化該地區,而不是造成一樣的困擾,中博地下道會中博高架好嗎?兩樣還不是都一樣爛?地下化卻設計成這樣,真是不知所謂
再者除了這個問題,整個博愛路 [民族路化] 也是個很大的問題........人行道種樹,我沒意見,來個一堆安全島種一堆樹(無形的把馬路縮小,而且種樹已經路邊有樹了阿一定要種成那樣?).........就不會比照中山路辦理?看起來乾淨又整齊。

我愛台灣,我的國家 敬請多支持台灣國產品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博愛路上用安全島分隔的快慢車道
慢車道的寬度如果兩輛汽車並排停車就會賭車(博愛路上的銀行與郵局經常因此塞車)
以前覺得安全島能讓都市更加漂亮不過現在覺得高雄的安全島設置實在不洽當
除非是像小港那樣有很多貨櫃車聯結車經過不然實在不必設置快慢車道分隔島
原來快慢車道分隔島島的空間就併入人行道順便設置自行車道我認為會更理想
就像中山路火車站到大遠百這一段
要停車的話在"停車彎"停車才不會影響行車順暢
不只是博愛路就連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四維路、青年路(光華路與民權路間)、中華路、中山路(民權路與新光路之間)應該像"中山路美麗島大道"那樣的設置
這樣交通尖峰時段型車才比較順暢
置於夜晚飆車(危險駕駛)的問題應蓋要透過嚴格的立法與利用器材提高查緝效率來執行
以下是兩個PDF檔
都挺大的
點的時候小心
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動態介紹
鐵路地下化工地參訪
沒事可以看看
高雄之星的大鵬架還是在文件裡面
看來他們很認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