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關於很多人在批評高雄捷運、輕軌等等這些造福民眾的基礎交通設施

不知道有沒有網有要列一下謝市長之前那位市長,
到底有什麼建設。


小圈圈的媽 wrote:
台北稅收那麼高,主要是因為很多公司把工廠設在中南部,把總公司設在台北的關係吧,不然服務業的產值真有那麼高唷~~

你可以稍微去查一下各縣市綜合所得稅繳納金額。

綜合所得稅是看該納稅人所在的戶籍地址來計算,
與公司工廠登記地址無關。
比如說蔡依林工作都在香港中國,
她的納稅地址在台北市。

台北市市民一年繳納綜合所得稅在2000億元左右,
高雄市市民繳多少讓你查查看。
JENF wrote:
原來高雄捷運1980就提出了,
只慢北捷2年,
結果在1999年才定案,
而北捷在那年已經雙十連線。
中間消失的19年在幹嘛,
如果當初跟北捷一樣效率蓋下去,
現在高雄會這樣嗎?

高雄市拿不出自籌經費,
所以說就算中央願意給,
拿出一樣比例的補助款給高雄捷運,
高雄市也拿不出錢來蓋。
當年高捷選擇採行bot是有原因的,
高雄市府想要省300億元。

另外,台北市在蓋捷運時,
當時民間氣氛並不支持蓋捷運,
社會普遍認為這就只是車站比較多的火車罷了。

小圈圈的媽 wrote:
為什麼不能有「如果」? 為什麼連續幾十年來,各項政經資源都要過度集中在台北?...(恕刪)


是那個日本鬼子把總督府蓋在台北 ?
把他的後代抓出來鞭

全體高雄市民應拒絕日本觀光客
小圈圈的媽 wrote:
為什麼不能有「如果」? 為什麼連續幾十年來,各項政經資源都要過度集中在台北? 就不能改變嗎?
均衡台灣南北差異並促進臨近縣市的地方開發,本來就是中央政府應該做的事,而不是一直把資源往台北倒,把流浪狗往南部趕...

以中央分配資源來說,
以每人納稅額來計算,
根本就是對台北市極度不公的狀況。

我國的地方財政本質,
就是幾個納稅額高的縣市抽的稅,
去補貼某些稅繳非常少的縣市。

你說均衡南北差異是中央政府「應該做的事」?
我並不這樣認為,
投資一些建設還是要考量使用率,
不然像某縣在某總統任內蓋3個機場,
結果通通關門大吉,那就很好笑了。

小圈圈的媽 wrote:
為什麼不能有「如果」...(恕刪)

不想當...的人都跑了
我在高雄定居約四年左右,這四年間常搭捷運,很明顯感受到民眾使用捷運的意願越來越高,但捷運的商店街,業績應該是少的可憐;
zeus lu wrote:
很明顯感受到民眾使用捷運的意願越來越高,但捷運的商店街,業績應該是少的可憐;


這不是很矛盾?

zeus lu wrote:
我在高雄定居約四年左右,這四年間常搭捷運,很明顯感受到民眾使用捷運的意願越來越高


常搭 是每天,每周,還是每月?

這落差是很大.

個人改用捷運上下班半年多以來,怎感覺不到有啥變化?

(因坐捷運,每天來回須走1個小時的路,這還是離捷運站一兩個路口的區域)

都是老面孔,如有多的都是帶著行理去搭高鐵或飛機的旅客.

用來通勤的還是那些人.

高雄捷運運量統計表
最近這三四年,運量確實有明顯的提升啊,
平均日運量從12萬提高到16萬,
大部份是週末假日或一些活動拉高的,
週一至四上下班通勤的日子大約多了2萬人,
假日或大型活動日多了大約6~7萬人。

沒感覺人變多的主因是通勤日還沒有到擁擠的狀況吧,
所以比較無感。

lulalla wrote:
高雄捷運運量統計表
最近這三四年,運量確實有明顯的提升啊,
平均日運量從12萬提高到16萬,
大部份是週末假日或一些活動拉高的,
週一至四上下班通勤的日子大約多了2萬人,
假日或大型活動日多了大約6~7萬人。
沒感覺人變多的主因是通勤日還沒有到擁擠的狀況吧,
所以比較無感。


個人覺得是陸客自由行的人增多所貢獻的.

除學生,觀光客外,一般通勤乘客很少會三五成群吧?

(三多至機場)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