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來參考一下張教授這篇文章。對於近期台灣一堆縣市吵著要合併的議題,我認為中央是亂了套了,財劃法也還沒出來,包含台中等縣市要趕99年底合併機率很小,高雄台南的部分大家平常心看看就好。
張金鶚︰南高雄房市可領先回升
自由〔記者林耀文/高雄報導〕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指出,依據國泰房地產指數的調查資料顯示,南高都會區的房價水準,近十年來一直維持平穩,97年第四季南高都會區平均單價,以每坪10萬元創下全台都會區最低水位,換屋需求則以31.7%比率,遠高於台北、台中都會區的20%至25%水準。南高都會區的房價,確實讓消費者購屋負擔壓力不致過重。等總體經濟景氣回溫時,南高都會區的房市有機會領先全台回春。
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黃炯輝表示,根據大高雄房市公開銷售的個案資料統計,去年高雄每戶平均總價達1269萬元,較前年的均價991萬元,高出約278萬元,顯示高雄市總體房價呈現穩定上揚趨勢。
崑山科大不動產經營系主任陳淑美認為,雖然台灣住宅自有率已高達85%,但以整個華人社會的「有土斯有財」觀念,政府應多鼓勵民眾換屋消費,並以租稅手段或租金補貼政策,讓富人與經濟弱勢族群皆能「住者適其屋」,較利於提高房地產市場流通性。
張金鶚︰南高雄房市可領先回升
自由〔記者林耀文/高雄報導〕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指出,依據國泰房地產指數的調查資料顯示,南高都會區的房價水準,近十年來一直維持平穩,97年第四季南高都會區平均單價,以每坪10萬元創下全台都會區最低水位,換屋需求則以31.7%比率,遠高於台北、台中都會區的20%至25%水準。南高都會區的房價,確實讓消費者購屋負擔壓力不致過重。等總體經濟景氣回溫時,南高都會區的房市有機會領先全台回春。
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黃炯輝表示,根據大高雄房市公開銷售的個案資料統計,去年高雄每戶平均總價達1269萬元,較前年的均價991萬元,高出約278萬元,顯示高雄市總體房價呈現穩定上揚趨勢。
崑山科大不動產經營系主任陳淑美認為,雖然台灣住宅自有率已高達85%,但以整個華人社會的「有土斯有財」觀念,政府應多鼓勵民眾換屋消費,並以租稅手段或租金補貼政策,讓富人與經濟弱勢族群皆能「住者適其屋」,較利於提高房地產市場流通性。
tsai_cc wrote:
當然你看到現在南北跑...(恕刪)
講到這個我也來發表一下
我覺得鐵路地下化是一定要,只是跟捷運比,我認為~一起進行吧!!
我住北高雄,來比較看看^^
我如果去中鋼上班
1.開車,因為中鋼薪水夠我這樣開,而且花費跟捷運差不多,一天一百多,而且方便到哪兒,重點是我存夠錢,會搬去前鎮或苓雅,然後再騎車去!!
2.捷運,因為比騎車快,但是跟開車比,慢30分!!
我如果去鳳山仁武上班
1.騎車,因為近了點,或是說不好停車
2.捷運沒機會,如果有!!看薪水,因為該地段沒有像高軟或中鋼的$
我如果去更北的高雄,如路竹
1.還是騎車跟開車,因為捷運現在只到橋頭,
2.如果延伸到路科,捷運算普普,算選項之一
我如果去五福路那上班
1.捷運,畢竟20分鐘很吸引我,而且來回只要80元
2.但是,不可能捏
總觀所有來說:
1.高雄是工業都市,雖有科技園區,但僅止於年輕人和少數人,他們搭捷運會影響多少?再說吧
2.高雄工作都在外圍,台北好像相反,有誤請更正!,看每天高速公路閘道塞這樣就知道
3.高雄天氣好,我是認真的!!絕大部分時間我覺得騎車挺舒服的,因為不用穿雨衣
4.高雄市區工作和學子學的不盡相同,中山,高師大,高應大,第一科大,高海大,義守......等,都偏向理工或外縣市,如竹科,南科,我的根據來自於,同學沒一個在高雄市工作

5.可惜了楠梓加工區,沒規劃蛻變成像內湖科學園區,不然以高雄的地理位置,比台北好很多!!上下班的加工出口區站,人真的"沒很多",如果以一個特定園區來說的話

6.薪水



7.高雄市人口密度最高,可惜很多沒高薪水的行業在這裡,使得這裡的公共運輸薄弱,也可能是路大條,停車好停吧


除非政府長期投資高雄吧,不然這一切都會很慢~很慢地推動.....
Bailysu wrote:
講到這個我也來發表一...(恕刪)
大大,你講的真的深得我心
小弟也是放棄南部工作北上奮鬥啊,之前在中鋼工作一陣後發現這工作實在是很危險,不然薪水我看是高雄最高也是最涼的吧。我至三民區金獅湖那,從家裡騎機車到公司只要30min,對我而言真的算是很近的距離,比起來我現在在北部是每天要1hr多啊。高雄天氣也是很好,幾乎不下雨或是只是集中在幾天下雨,所以騎機車和開車時機很好掌握,加上物價低,一個月如果50000話實在很容易生存養一個家。現在一樣薪水在北部實在很困苦,但你就可以發現北不真的較有在發展和建設,像我就很喜歡桃園中正藝文特區這。
如果今天可以在高雄找到一個月薪水60000以上話,我想我也會回高雄。之前待過捷運,說真的,以高雄工作結構性來說,捷運變成較無用之處。畢竟觀光客來坐不是長久之計,最重要還是上班族的量才能又長又久,所以根本問題還還是在工作所得,不得不說高雄近10年薪資真的是低到不行,我覺有必要轉型了,不然一直還是在加工業。
就這個主題,我在今年過年時才跟我老婆提到這個。
我的看法是,高雄現在「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就基礎建設來說,該有的幾乎都快具備了,假如有人認為高雄現階段不需要高捷的話,你看,連不該有的都有了。
這個東風是什麼,高雄人都很清楚,就是「工作機會」!!
我從大學唸書就在台北,退伍後也在台北工作,我在台北已經待了14年,但我近幾年越來越想回高雄,或許年紀有了,掛心在高雄的父母,也希望多點時間和同樣在高雄的弟妹聚聚,未來小朋友也能夠有多一點的堂表兄弟姊妹作伴。
今年過年時,在我們的國中同學會,我大約數了一下,有一半的人不在高雄工作,但聊到如果有機會會不會想回高雄,幾乎各個都想!!高雄人回高雄,甚至跟高雄有沒有捷運一點關係都沒有,跟巨蛋蓋的多大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是一種情感上的依歸、落葉歸根。
那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就是「工作機會」!高雄目前找不到適合我們的工作!
試想,如果將來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政府有意扶植南部產業也好、鴻海下來後的帶動也好、高雄發展內需、觀光有成也好...,只要工作機會有增加,我們有機會在高雄找到可以做的工作,即使薪資條件是我台北的七折,我都願意回去。
再想想,這樣的人有多少,目前在中北部遲遲無法歸鄉的遊子有多少?這些人在外地打拼了些年,所積存的經濟實力對高雄的房產將是多大的推升力道,我都開玩笑說,在台北買過房子,有時看高雄的房子都懶得殺那種一坪一兩萬的價了。
這就是我對高雄未來房產的看法,我不知道會不會發生,但是我非常期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