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adhong wrote:拜讀了ejan1...(恕刪) 推大大的理論...誰管你地方政府是不是最先做哪些政策利民措施...只管到底有沒有為民眾著想做事情...就算是跟著做...總比沒有做來的好...下星期準備到高雄看房子嚕...台北的房價真的是!@#$%^&*...
小弟在高雄和台北也都生活過一陣子,現在高雄也還有房子,只是出租了,價格是不太好...回到高雄的前景,大家都在討論的捷運,小弟的看法是,既然當初有心要花大錢蓋捷運,就是要大家使用大眾交通工具吧,那除了開源(提供捷運)外,也該節流(限制汽機車數量)。否則,用蓋捷運的錢拿來把所有高雄的道路都改良成適合機車和汽車一起行使的道路,不是更便民嗎?比如說,把所有路口的汽車道和機車道紅綠燈分開...只是舉例不過,既然是確定要走捷運了,這個不是兩年計畫,也不是十年計畫,而是整個城市面貌的改變。如果這個方向是確定的,那就要開始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不僅僅在正面手段上,比如說,增加公車接駁,搭乘優惠,整修人行道。甚至反面手法,例如減少停車位(難!地太大),加強取締機車違規/重罰,政商合作開發(這是正面還是負面??)不管如何,希望高雄更好,希望台灣更好.....至於那位貴婦的兩地分合,小弟因為外派(非中國,只有我一個台灣人)有很深的體認,有些人是家人一起帶出國,有些不是。不過,世界是平的,越來越平,夫妻或家庭分隔兩地的情況會越來越明顯,很多時候,不要說平衡家庭和工作,能折衷就很了不起了。
cooltyus wrote:raadhong w...(恕刪) 查到的資料特專一--國際展覽場地...特專二--國際展覽場地...特專三--圖書館 博物館特專四--地方公務機關使用特專五--國際會議中心目前公園除中間"公園用地"外還加上"特專三"及"特專四" 共10公頃
raadhong wrote:目前公園除中間"公園用地"外還加上"特專三"及"特專四" 共10公頃 我指的公園只有指原本的公園用地特專四特專三那塊以後會改成什麼誰也不知道畢竟那塊除了一個溜冰場其他也沒什麼之前聽到的消息是那塊是市府警察局預定地可能還沒要蓋先拿來做公園吧
twdavid wrote:回到高雄的前景,大家都在討論的捷運,...(恕刪) 早期捷運未通車前,我從中央公園附近搭過一次301去左營高鐵站,等車等了30分,坐車做了1小時,跟我搭高鐵回台北的時間一樣,都是1個半小時,只坐過一次後我就又回去搭飛機了,現在捷運通了後我才改搭高鐵。談到捷運,我雖然喜歡高雄有捷運,因為我搭高鐵回高雄接駁變方便了,但是平心而論我並不覺得高雄現階段需要這樣的大量運輸工具,當然有人會說等以後需要時再做就太慢了,假如高雄的經費多多的話,我當然希望可以有捷運,但是高雄的經費畢竟有限,該先做的應該是鐵路地下化吧?畢竟鐵路地下化才是打通南北的交通瓶頸,捷運的話,高雄的通勤範圍畢竟不是太大,大多數人應該還是選擇繼續騎機車吧?
ejan1969 wrote:早期捷運未通車前,我...(恕刪) 高雄是一個非常狹長的城市如果沒有捷運把南高雄人送到北高雄或北高雄人送到南高雄上班那麼情形就會如你所說的現狀:大家都只各自在小區域內騎機車上班不然就是乾脆往台北跑長期惡性循環之下讓你看來就是現階段不需要捷運基礎建設請不要這麼短視
tsai_cc wrote:如果沒有捷運把南高雄人送到北高雄或北高雄人送到南高雄上班...(恕刪) 問題是這樣南北跑上班的人很多嗎?高雄南區北區的房價我想應該差不多吧,在北區上班的人,除了老家本來就住在南區的人外,實在沒有理由買或租到遠遠的另一端去。我不得不又要舉台北來當例子了,台北捷運的效益在於大量的運輸上班通勤人口進城去上班,因為台北市有明顯的城區範圍,是屬於辦公大樓的密集區,而人們並不是不想住在城區,只是很單純的買不起城區的房子,只好往外圍去,而捷運的存在正好解決這種單方向的尖峰通勤流量。回來看看高雄,高雄似乎比較沒有明顯的上班密集區,我印象中大約是中正路、四維路跟博愛路,比較類似線狀的而不是塊狀的,另外比較密集的上班區域還有工業區像是前鎮跟楠梓,所以高雄的上班區算是比較分散的,再加上高雄的房價每一區都差不多,大部分人沒理由住在離上班地點太遠的地方,所以騎機車通勤自然變成首選,捷運的"大量"運輸通勤人口的效益就不明顯了。高雄最近幾年的發展逐漸變成南北兩塊生活區,我倒覺得這樣還不錯,至少避掉了像台北一樣的密集單區型態所造成的交通問題,我在前文已經說過,我也喜歡高雄有捷運(我家離捷運站很近,有實際的效益),但是就整體層面來說,我倒寧願這筆經費先花在鐵路地下化上面,畢竟地下化之後南北交通的瓶頸完全去除,每一條南北向的路都可以直通,這比起捷運只有一條線來說效益遠大的多了。
ejan1969 wrote:問題是這樣南北跑上班...(恕刪) 當然你看到現在南北跑的是不多但是不多的原因呢?交通不便,南高雄不喜歡找北高雄的工作反之亦然造成的影響不只是上班人口連企業工廠的設置也不得不考慮這樣的特性(想像一下,住熱門區域農十六的年輕族群要到軟體園區上班的方便性)當然你說鐵路地下化也是解決這一惡性循環的方式之一但是增加汽機車數量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又能有什麼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