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數據也不是這樣 , 買的還是很多
臺灣青壯族群30到49,
名下有房子5年內增加了11%
加上結婚一起住, 基本上60%的這個族群
都是居住在自有房產, 這幾乎都快世界第一
以前不就更悲慘, 結婚都買不起,
還要跟父母一起住,
比例上買房的年輕人比5-10年前多很多,
只是現在沒房子人家不跟你結婚,
才覺得好像大家都買不起 ,
不是房地產的問題吧? 原本社會觀念改變,
而且現在跑去住女生房子的不在少數,
觀念改變有好有壞, 現在想法也開放很多
臺灣害死年輕人絕對不是房價,
是臺灣薪水太低, 搭配上天價的物價
日本現在這麼慘薪水平均還有7萬臺幣,
韓國的最低薪資都比臺灣經常性薪資高,
臺灣物價都比這2個地方高不少,
尤其是食物原材料, 汽車
你看韓國酷朋送臺灣用韓國的價錢賣你
人家大部分的食物家庭用品都是比臺灣便宜,
臺灣基本上只有電費, 水費, 瓦斯, 水果綠色蔬菜有優勢,
連家裡網路費都亞洲前幾名貴 ,
你像是牛奶 , 起司, 肉品這些營養價值高食物
對於臺灣平均薪資賺4萬的人來說根本就沒辦法常吃
連雞蛋都比日本貴三成,
你會覺得房子很貴最大因素,
是因為臺灣的薪水太低, 根本不要說房子
臺灣都已經是GDP 3萬的社會,
一般老百姓大部分食物還是只能選擇便當, 麵食
而且光是吃這些沒營養只能吃飽的東西,
很多人一個月就已經花費掉差不多10000在吃飯,
你對於實領大概只有3萬6的基本上班族,
這樣的占比就非常高,
而且後面600萬人跟前面600萬人的差距越來越大,
講白了你沒家里支援,
你一個月七~八萬內的都不用買房子,
這就是相對的剝削感,
但問題就是臺灣整個薪資結構都是太低,
正常來講臺灣物價至少應該都要5萬左右,
然後大部分人30幾歲應該各月至少都要8-10萬
才有辦法支撐臺灣物價生活
問題是現在大部分人都是至少少2萬
不解決根本的問題, 房價跌一半也沒用
高雄一坪15萬的時候還不是一堆人說盤, 買不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