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現在趕著買房子的損失…

這個世道上哪裡有投資報酬率10%的,我的要求很低的有5%就可以,請大大教一下。
您賺的10% 應該是我賠出去的 (奇美買在80 殺在30) 所以我現在不敢理財了
sinzone1107 wrote:
請大家花點時間把這篇.
每年投資報酬率1成是很簡單的事,
到第8年500萬就會變1,072萬
..(恕刪)


我記得01討論紅景天找人入股時也不敢說10%, 結果都這樣了...
至於買股票就更不用說了, 周遭買20年以上的也不少,
照樓主的複利計算, 500應該變3300萬了
有那種投資10%複利, 建商也不用蓋房子賣房子了
如果8~10%這麼簡單,那一堆保險公司及投資公司就不會抱著錢哎哎叫了,銀行也不會都是爛頭寸了.
若真的這麼利害,那我教你.你應該去銀行把錢全借出來.用2~3%的利率去套那個8-10%的收益.

其實.版主也沒說錯.但忽略了規模這個考量.1萬元要變2萬元也許拚一下還有機會.但是1000萬要變2000萬,就充滿了風險及投資上的猶豫不決.這也是共同基金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才能收到最大的投資效益.除非是很大型的債券型基金(如PIMCO).

大體上來說.拚個4~5%.有機會.也有風險.

10%以上的..不叫投資.叫創業.或是自己做老闆.

這幾年買房的確是 ~ 怎麼買怎麼赚 !!
但小老百姓,手上有二套房子的請舉手 : 若只是一套自住而已,赚的也只是"紙上富貴"
(心裡爽而已),因為也不可能賣掉手上這間去實現獲利阿 ! (賣了也買不起別間)

但別忘了買房通常都高槓桿操作 : 貸款 7~8 成的比比皆是 !
你可能不敢生小孩(養不起),不敢旅遊消費(月月要繳房貸)
人生也可能很多意外(不景氣萬一工作不保....)

若現在這個時間點想投資房市,就假設 "不跌" 好了( 要再漲應該很難吧? )
貸款1,000萬一年利息多少? (還得至少熬2年,不然獲利不夠付奢侈稅)
房子租人,屋齡越老可是越會折舊的 !

現在房價不跌,是因為高價商品本來就有價格的僵固性 + 利率低 + 持有(稅賦)成本低
但這些成本都將隨時間拖長,而壓力漸增 !

所以不是不跌,只是時間未到而已(當停損觀念出現時) !

如果有保證獲利10%,那各位網友大家一起先去法院公證,再來集資投資吧。有在看財經的都知道未來利率都只會維持低檔,台灣更是低到不行,才造成資金流到股市、原物料、房市炒作(其實就是量化寬鬆,QE),有10%保證收益那還多說什麼,就衝了。
話說我買了一堆國外基金8年了,總投資報酬率小於1趴,請教一下你怎麼看?

都是很大型,數十年以上的基金喔。

那些拿高薪的分析師看來是沒有好好理財啊!

msiwilliam wrote:
那有沒有想再加碼?再...(恕刪)

這招利害,投資標的都有可能有賺有賠,看看15年前投資房產的,他們是賺還是賠呢?高雄市的房子這幾年被炒了上來,想當然爾一堆人也跟著水漲船高,6~8年前買10~12/坪(地段較不錯的地方), 現在都翻倍了,抱歉喔~屋子已經被使用了6~8年. 也就是說房產沒有永遠都賺不賠的吧. 就像基金/股票沒有永賺不賠的道理一樣. 只能說"一時風駛一時船". 說房地產賺很多也對,因為這幾年有搭上車的都賺了.
就像板主說的,目前高雄的各項條件沒有辦法支撐那麼高的房價, 這點我同意, 我現在有房住也不必要唱衰高雄的房市. 心中有幾個問題,百思不解...
1. 高雄推的建案超多, 去看看入住率多少? 真正的高雄人有缺那麼多房子嗎?
2. 高雄的就業市場是不是引來外地人口"大量"的遷入高雄市?高雄市內互遷的不算喔.
3. 身邊有許多年輕朋友,他們的職業都不錯(雙薪家庭),道地的高雄人,收入算是中上了(夫妻加起來月薪8~10萬). 但是對於買房總是"下不了手". 頭期款家人通常都會資助,重點是貸款.
4. 我銀行的朋友說建商因為時價登錄的關係也不太願意降價,他們只要遇到有一個買家買到的價錢與開價差不多的就好,一登錄上去就很好看,房子也好賣,買家觀望的心裡去除一大半(已經有人買那麼高的價位了).所以重點就是--看誰撐的久.
5. 現在的建商很多都是拿現金蓋房or向銀行貸款成數低,所以他們沒有資金上的壓力.沒有迫切的需要把房子完銷? 當然完銷他們會更爽,有更多的資金來玩.
6. 我想投資客/仲介/代銷/把高雄房價墊的很高了,希望理智一點的去了解"誰在住"? 阿陸嗎? 他們的資金有進來,但是他們是不是真的會想來住高雄市??
7. 量力而為,沒人知道還要漲多久漲多久,支持漲的人或許已經投資了....或許現在也還可以再進場? 有人知道嗎? 但偏離不了"理性",畢竟買房的資金不易.
8. 看看現在有多少投資客想要把手上的房子出掉的.
9. 密集性的去看看美術館區三年以下的建案, 點燈率有多高?


neuron_0215 wrote:
+1姑且不論什麼股票...(恕刪)


+1

用意客觀
拿50嵐一杯飲料舉例有點誤導性。

就算你的成本都算對了,並排除其他風險因素…

33%利潤是很好看…
可是… 真正實數只有5元。



1千萬的投資額,只需有4%回酬就好。

躺著都比你強。
Taiwan, It was good... 囧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