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高雄捷運是失敗之作吧

lulalla wrote:
其實北捷在筷子路網的...(恕刪)


那是人口數不同造成的,台北因為總統府在那裏,所有投資客都會往那邊靠,但並不是台北捷運就一路順暢,也是慢慢起來的。

高雄人口又不多,所以運量也算正常現象,但至少有持續成長就是好現象,應該給于鼓勵,老實說現在下班時間你去搭捷運,真的就是爆滿,跟以往已經有所不同了。

另外如果有人說高雄人口不多所以不需蓋捷運,也是奇怪思想,高雄擁有的是台北沒有的世界港口優勢,只是多年以來市政府一直沒有機會打造高雄的優勢,現在市長和中央政府一起合作打造真正的"港都",就是香港、新加坡、上海那樣,世界大城都知道港口具有多大的優勢,更何況高雄港還是全世界有名的,只是不會善加利用而已,現在就是好好利用的時候,高雄擁有的條件跟台北是不同的,拿嬰兒跟成人比,嬰兒是不會長大嗎?一些人還比的恰有其事一樣
小綠 wrote:
高雄人口又不多,所以運量也算正常現象,但至少有持續成長就是好現象,應該給于鼓勵,老實說現在下班時間你去搭捷運,真的就是爆滿,跟以往已經有所不同了。

我想網路上大多數的網友
都不會想拿高捷跟北捷比
因為這是沒有意義的
而且事實就是事實

可是就是有人要提高捷的人已經贏北捷了...
才會讓人不得不跳出來澄清

因為一件錯誤的事
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傳
就變對的了,
這是令人無法理解跟接受的...
小綠 wrote:

那是人口數不同造成的,台北因為總統府


人口不多還用高運量?這不就是最大敗筆?用漁船就可以,卻要鐵達尼號?不沉才奇怪!沒人反高捷,就城市發展是對的,但蓋了沒人搭,舉債負債就成為高雄負擔,所以設法提升運量才是重點

ntic865039 wrote:
人口不多還用高運量?...(恕刪)


車廂節數並非滿載,捷運路線一開始也只有2條,所以稱不上高運量運作

增加運量是重點沒錯,所以大家都知道高雄改變了很多,並不是只有光光增加了捷運這樣子而已,包含爭取大型、小型、演唱會、觀光區域等價值的各種活動,你會發現很多吸引人的活動都在高雄舉行。目的就是增加高雄的曝光率,在高雄你會看到很多地方都在施工,亞洲新灣區、多功能經貿園區、南星遊艇專區、義联集團於北高雄投資200億、統一集團啟動夢時代二期開發計畫­等等,還有很多,最主要的是高雄有好多好多好多好多的公營事­業長期閒置的土地都已經圍起來準備啟動

如果你要說高雄的改變只是因為多了紅線和橘線2條捷運罷了,那的確是浪費資源,很難提高載運量,但光是因為高雄多出那2條捷運,是不可能在2012年國際宜居城市獎拿下1金、1銀、3銅的國際殊榮,你說高雄只多了捷運那的確是沒啥鳥用,但事實是高雄捷運只是改變的開始而已,後續的各種建設和投資,吸引國內外資進入高雄,那才是重點,高雄捷運如果是結束,那的確該罵,但如果高雄捷運是轉為國際大城的開始,那就值得大家鼓勵

亞洲新灣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5M7aQx1E0M&hd=1
施政報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DGHMuQudrA&list=PL0CD118708C621A39&hd=1

內政部都委會通過「多功能經貿園區通盤檢討案」,助益市府解決園區內公營事­業土地長期閒置的問題,高雄種種建設包括大力發展的數位內容、文創、會展、觀光等產業,都應該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規劃,該區不是另一座勞力密集的加工出口區,而是需納入高附加價值的­生產者與消費者服務業,例如金融保險、法務、會計等,追求產業創新,提升高雄鋼鐵、石­化業高值化的空間,創造轉型極積招商、才能讓高雄同步與世界競爭。

還是那句話,高雄捷運有再進步是事實,雖然還不到要求的標準,如果捷運蓋完就甚麼都沒有了,那確實是該罵,因為永遠都無法改善載運量,但高雄捷運如果只是啟動一切的開始,後續帶動經濟、活動、資本家進駐、高雄的國際能見度、工作機會增加,載運量就會增加,那確實是值得所有人一起鼓勵和期待的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小綠 wrote:


車廂節數並非滿載,捷運路線一開始也

高捷就是高運量設計,高成本高舉債。
國際化城市我期待,但花媽為何不敢接手?眼前危機不是靠未來期待成遠㬌。沒運量就是空談,提升運量才有生存機會,加油吧!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