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高雄的未來發展?


好笑耶 wrote:
開個門就能當首都 啥...(恕刪)


有空去 wiki查查吧

台灣清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北府到1875年-1885年才成立,已經是光緒年間了,也沒聽過台北是首府,

日本接受台灣初期抗日運動不斷,只有台北相對平穩,所以總督府一開始就在台北很合理。

台灣抗日運動

事實就是如此,歷史也是如此。
一堆人吵些有的沒有的
通篇只有一個人講到重點
高雄再怎樣也不會變成如台北般的繁華

定型了就是定型了
就像是LA會去吵著要像NYC那樣
還是慕尼黑要像柏林看齊
或者是上海要取代北京?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做到這樣的區域平衡
只有台灣一堆蠢蛋為了政客的自私政見
而吵的死去活來

當地人要想獲得更多的政府資源,要做的不是去喊不公平,而是要在地人自己願意回到家郷去投資,去提升當地對整體國家的貢獻,然後政府如果還沒有反饋,才能去喊不平衡,不公平吧?

以台灣的現況來看,問題在自己人,不在於政府。

如果當地的人,整天都不想提升地方產業水平,只想做傳產,只想務農,然後因為這兩類的人數都是最多的,利用手中的選票,要其它地方效益較高的產業把付出的稅金投到這裡,這不是另一種搶刧嗎?

你一方面要有好山好水,抵死不要高耗能的產業,讓這些產業放在別處交高額稅金後,再分多一點到你那裡,何其自私?

別的地方付出了好山好水的代價後,取得了多一點的國家資源,然後吸引了低污染高水平的產業進入,產業升級了,交稅更多了,取得了更多的資源來做基礎建設和其它生活方便,這不是很公平嗎?

嚷著要南北平衡的人,怎麼不要台北市的喧鬧,緊張的生活,糟糕的空氣?

只想要好的,壞的都不要,這算什麼平衡?
2. SS-Pz.Div. "Das Reich" Pz.Kampf.Gruppe z.b.V.
台灣的歷史教育可能真的很不好,但連清領時期(1683~1895)府治設在台南,這麼普通的歷史都有人搞錯,是教育的錯嗎?

台北一直到民國40年代後才逐漸變成台灣第一大城,日本人來台,只有台北人開城歡迎,出了台北城就一路打仗到南部,你叫他怎麼安心離開台北城?

根據人口學刊第 40 期,研究日治時期各縣市的人口

1897年台北人口139,026、彰化270,209、雲林154,300、嘉義185,291、台南縣313,580、高雄縣174,249屏東縣168,239

1943台北人口台灣第三、台南縣524,661第二、彰化縣617,287最多
respect wrote:
還蠻好笑的,台北市三...(恕刪)


不好意思
我講的就是元宵節每天我看得到的
我是高雄人 不是台北人

假如你覺得台北那些放煙火放得很差也很浪費
那你po錯地方了

花博那些花草貴不貴浪不浪費
假如很貴很浪費辦得很爛 這個自然會有答案

我覺得高雄這樣放煙火很浪費 不代表我就允許其他縣市放煙火
先生 你扣錯帽子了
虧我打一堆,還是沒看懂

我在等唯一要求的回答啦.....

閃閃閃~~~~

說好的9米勒....瞎,"目前9米"可不是懶得打造成的..

一開始就找錯的數據聲音還那麼大,流於意氣?,都不會認錯就是了,刮別人鬍子前,先刮好自己的

說東回西,字面意義都沒在瞭解

萬TEU可以停14米你也不信,真以為萬TEU的船就只能吃水14米嗎?
一般來說到台灣都是比較輕的狀態,根本吃不到14米,什麼台北只能停8千,真要停哪有問題,中遠那艘萬TEU最深吃14.5,正常來說非滿載都不會到14米,我家人那艘12.7,平常就控制在11而已,這樣能理解嗎?
高雄都不常停萬TEU的,還真以為萬TEU多了不起,實際上就已經規劃萬TEU泊位了,新聞也給看了
還在執著台北只能停中小船,邏輯一點也不通,沒潛力商人不會笨到去規劃深港
說明的很清楚了,老闆投資在哪那段也忽略掉,真搞不懂,問題不在港口能力,而是企業唯一的顧慮已經消失
唯一在老闆口中的優勢已經消失,又不是說高雄被取代,我沒說過的話卻一直以為我是這樣認為
連沒說過的話,還說我修掉
誣蔑至極,差勁~(PM給我的朋友們,我知道你們在說什麼了)
真以為萬TEU的船每次進台灣都滿載萬TEU唷~
可載萬TEU的船不是每次都萬TEU櫃進台灣,現在沒進台北不是不行,是必要性問題,這樣難理解嗎?
自己都說台北可以停8千,你不擔心8千的14米停不下去嗎?
萬TEU船設計有14米跟16米不等,不是"只能".這種肯定句我說不出口
如果可以,同理可證萬TEU也不是問題,只是載多重的櫃跟吃水要吃多少來調整而已
高雄港每年都做深度量測,為何?真以為一直都那麼深嗎?
真看不起商船能力
老愛拿預算跟利用率,成長率才是關鍵!不看好何需挖深,應該很好理解
陽明幹嘛花錢停私人的,很簡單的道理!
開港2年而已,等著看吧~不可能影響是你說的,我只說唯一優勢消失,並沒有說被取代或是沒影響,請記住
質疑我沒問題,因為未來如何不是我能影響的,但是數據正確比較要緊,因為這可以掌握,done

yiyan wrote:
高雄港不就讓中國的航...(恕刪)


你是說陽明跟中遠合資案吧....據我裡面工作的朋友的主管說

那是政治因素,陽明可不缺資金

Mr.But wrote:
至於台北 我對台北不太熟
只知道花博 剛開始的時候罵得跟甚麼一樣
結果好像辦得還不錯!?...(恕刪)


我自己去過花博,那裏好實在看不出來

生活愜意就好
Mr.But wrote:
不好意思
我講的就是元宵節每天我看得到的
我是高雄人 不是台北人

假如你覺得台北那些放煙火放得很差也很浪費
那你po錯地方了

花博那些花草貴不貴浪不浪費 也不是你一個人說的算
假如真的如您所說很貴 你也跑錯地方po文了


你不喜歡,不見得每個人都不喜歡,至少我去看的時候,人真的多到爆,台南的同事也特別下來看

如果真的不喜歡,你要不要考慮連署來辦個公投呢?以前為了小班制,高雄也辦過公投呀


To bailysu

關於台北港水深,wiki上面可能是舊的資料,但是我找不到實際水深,但是wiki上面也有提到最大水深16米,台北港網站提供了設計水深16米,所以我可能引用到舊的資料,既然您這麼在乎,我就特此說明,但不管9米或是16米,台北港最大只能停8000teu的船,重點在此

另外wiki提供的bot比例是錯誤的,目前長榮50%,萬海40%,陽明10%,但某家已經退出

但是也請您面對一下我的質疑,您好像都無視,只在乎台北港是16米

既然這麼看好台北港,不知道您有沒有發現,從頭到尾您都沒有提出說明,為什麼台北港會讓高雄失去惟一的優勢

請相信我已經認真拜讀過您的回應了,很可惜您後來的回應已經流於意氣之爭

To bailysu
就算我錯引用wiki的資料,但我是以台北港最大水深16米去比高雄港,還是以9米去跟高雄港比?我看不出來這樣的錯誤會影響到我到台北港的錯誤評價,我找到的資料是水深14.5米到16米,再次特此更正

我可不可以學你說因為懶得打字,所以造成誤解呢?

水深9米或是16米,台北港一樣會淤積,甚至凸堤效應影響淡水河排洪,海洋大學已經有研究出來,現在正在發生,上面有人提到他家住在台北港對面的看法,你怎麼說明

水深9米或是16米,台北港一樣會濃霧封港

水深9米或是16米,台北港一樣平均潮差2.1米

水深9米或是16米,台北港去年預算數達成率還是只有52%,同期基隆高雄都超過90%

水深9米或是16米,台北港碼頭利用率還是偏低,今年第二期的兩個碼頭也要延後啟用

水深9米或是16米,台北港目前一樣只能停8000TEU的船
不過最近已經打算浚深1.5米,為的就是要停一萬TEU的船,照你的說法根本不用浚深,現在就可以停一萬TEU的船了,長榮是呆子嗎?既然可以停一萬TEU幹嘛還花十幾億浚深?

水深9米或是16米,高雄港真的有停過一萬TEU的貨櫃輪
前來才來一艘,我同意滿載跟空船的吃水差很多,但是考慮潮差,目前不可能停靠台北港,連高雄港都不是每個碼頭都可以停了,更何況是台北港,照你的說法,根本也不用花錢浚深,現在就可以停了,我一萬TEU的船要開闢到台北港的航線,還要限制我不能滿載,萬一哪一天滿載了我要停哪裡?

你不是說萬TEU的船不曾到過高雄港嗎?有沒有刮自己的鬍子?
就算吃水不到14米,平均潮差2.1米,你敢讓吃水14米的船停台北港嗎?


你可能忘記自己說的話
Mr.But wrote:
基本上
台北港確定要做的時候,就知道高雄唯一的優勢已經沒了
我家人在航運業,商船靠港會靠哪個地方,就知道這邊發展怎樣了
高雄可能不靠,但台北現在都有
竹科以北的工業是可以選擇靠台北港了
嘉義以南的只剩下石化鋼鐵為大宗
只能說高雄的機會過了~這點不是我說的,航運業比我清楚

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南部找無工,以前上去的南部人也變成北部人了
北部人只會越來越多,公司想要開在人力資源豐富的地方,就是不會選南部
我想,竹科設立,也多少有影響吧!聚落效應,台灣就是搞科技業
能讓南部翻身的,我只壓在綠能跟生技了!!

台北港確定要做的時候,就知道高雄唯一的優勢已經沒了
可惜你說的那段台北港會成為新竹以北第一大港已經修掉,沒有辦法提供讓你回憶

我的質疑你的只有兩個,而不是台北港可以停靠多大的船,請別誤會

1.台北港不可能取代基隆港成為北部第一大港
2.台北港的設立不可能影響到高雄港或是高雄的優勢

台北港的營運不如預期,碼頭利用率還是偏低,預算數達成率也才52%,預計今年營運的兩座碼頭也打算延後,你真的高估了台北港,如果這麼好,陽明不會跑回高雄港租120號與70號碼頭

但,我是支持台北港的設立,因為基隆港真的需要台北港的輔助,這樣基隆港才有機會繼續發展遊輪母港,聽說交通部出錢要蓋60幾億的旅運中心,高雄的旅運中心預算連零頭都不到,所以基隆港應該可以期待


正確的資訊?只被你抓到小辮子就可以做文章,水深9米跟16米到底對我的論點有什麼影響?

1.你自己都忘了自己說高雄不曾進萬TEU嗎?這樣是正確的資訊?
2.陽明幹嘛花錢停私人?他們停高雄港不用錢嗎?別忘了他們也有投資台北港,這樣是正確的資訊?
3.預算數都達不到了,碼頭使用率也偏低,連碼頭都要延後啟用了,成長率是看基底的,去年那麼差,今年成長率會多低呀?看成長率,去年高雄港成長7%,大約60萬TEU,台北港成長22%但只有8萬TEU,怎麼比呀?
4.不看好為何挖深?因為一萬TEU的船是趨勢呀!不挖深只會死更慘,你以為這樣就是看好台北港嗎?BOT頭都洗了,難道你要放給他爛嗎?如果看好就不會三家變兩家,碼頭延後啟用了,你跟長榮那麼熟,不會去問一下嗎?

一萬TEU的船可以進台北港,那幹嘛浚深?一萬TEU的空船進出台北港要做什麼?進來不是進貨就是出貨,吃水深不會變嗎?

沒說過的話?
台北港確定要做的時候,就知道高雄唯一的優勢已經沒了
可惜沒有備份到其他的,基隆港務局有實績速報,有空去看一下,就會知道台北港影響的只有基隆港

我們討論的重點根本不在於台北港是否可以進一萬TEU的船,
重點是台北港會不會讓高雄唯一的優勢沒了?
重點是台北港有沒有前景

1.支持你的結論只有一項,台北港有地利之便,但北部多科技業,科技業走的是空運
2.你從頭不對淤塞與潮差的問題回應,會淤塞、潮差高,凸堤效應又要花錢疏濬淡水河,怎麼會是良港?
3.如果台北港如你所願這麼有前景,怎麼會預算數達成率這麼低?碼頭利用率這麼低?還要延後碼頭的啟用?

可以正面回答以上的問題嗎?

我要說的論點只有兩個
1.台北港不會影響到高雄港,所以高雄也不會失去任何優勢
2.台北港目前營運遠遠不如預期,未來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碼頭不是只有地利之便,最重要的是本身的體質要好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因以下事由已設定為唯讀狀態:
相關討論已有些火藥味,且牽涉政治相關 文章唯讀。

一併進行回報紀錄彙整。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