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區塊而言,小弟的淺見,還是建議大家把它當成單純住宅區就好
或許很多大大會提到這潛力無窮,不過說實話這短期間應該絕對只有住家人口
這區塊的生意不好做相信是有目共睹的
店面的價格會如此飆高,其實是仰賴於景氣和人為烘抬
並不是實質上有那樣的生意量或是經濟效益
鳳甲京城大樓那區塊的住戶有多少多密集,相信無需小弟多說
不過,那的店面有幾間是做的起來的,那就別說了
更何況是和成路這頭了,高永建設那排店面,現在有多少是投資客要轉賣的
奎隆那批三角窗店面有幾家是在做生意的
或許這幾各重劃區,成也是五甲敗也是五甲
當初,這幾塊重劃區重劃完成後,第一批買最多的都是五甲人的第二、三代
因為五甲沒什麼土地或是新房了,若有價格也多很高
所以有許多長輩要幫子女物色房子時,多不希望他們搬太遠
因此,有很多的五甲人在這些重劃區貢獻了不少
不過也因為和五甲太近,騎個車連三分鐘都不用就到五甲路
五甲路上任何生活機能應有盡有,再加上消費的習慣性
所以相信多數的重劃區居民還是習慣到五甲消費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區塊的生意始終不好做,僅能做些社區型生意
美術館、農16、凹仔底這些特地區,在多少年前就預定好了
不過,中間經過多少時間呢,我要沒記錯最少也有15年以上吧
而這15年需要多少變數或是其他因素,才形成今天局面
因此,回到最前頭還事先把這當作住宅區吧
要論潛力、要論增值、要論未來,我想先別想那樣多啦
九月份我姑丈也在臻品三附近買了兩棟四樓透天(新屋)共1500,
我老爸上個月去他家時,建商開價剩一棟只要700就能成交
不知道鳳甲這邊透天的合理價是多少?
怕開太低被笑沒行情.
不過臻品三真的讓我很心動
,只是價格
....還須要再平民一點.開價已經是1,280萬,那時建坪是93吧
有一戶人家是兩棟一起買也不過是1,2xx
(業代說的,但我覺得應該是1,xxx)
低於900是難了點
後來出2和3時,適逢原物料上漲
(不過那時跟他們訂奎隆2的時候,開給我們980,建坪是87)
後面的就不用說了吧
大約算一算都是11萬/坪
講難聽一點
房子最大的成本是土地成本
那邊的地在蓋的時候我並不認為當時的土地成本是高的(至少地價不會超過20萬/坪)
→房子成本粗算為 土地成本(地坪*地價) + 建築成本(建坪*每坪的造價+廣告費用(預售屋可省這筆)
所以,結論
房子真的是好,我跟他們副理有聊格局規劃的事(本身有興趣)
規劃的副理是很有sens的
但就自住來看,不值得,除非那些錢貸款下去,不會造成生活上太大的負擔
這是我的感想
參考看看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