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高雄房價真的有漲嗎

樓上同學時空背景根本錯亂,慢了至少6-10年,高雄房市在101-102年間大漲一波,104年第二季來到高點,然後又慢慢下修至106年盤底後,至110年第三季起加速井噴至今。

104年小弟剛好賣舊屋,每坪賣了32萬,你說華o 匯A棟,毛胚入手只要15萬?哇

當時這𥚃土地成交已超過2百萬。同時間隔壁皇苑看公園戶已成交5字頭。毛胚是可便宜些,不過每坪最多也就差個5萬,品牌再差個3-5萬,價差估算大概就算合理。

誇飾法可用,但要符合當時現況,農16在94年前確實房價在10萬左右,興富發從95年起短短2-3年,連標3塊地,就把農16地價從4-50萬,炒到3位數,溫莎堡96年推案時,根本沒對外销售就完銷,第一手成交9.5-14萬,興富發趁勝追擊連推國王、藝術城堡。101年實登後再推傳1、傳2,到了傳2時,入手價早已普遍站上2字頭了。美農地區除了溫莎堡大賺外,其餘投資興富發在110年前,賺錢者甚少。
京城鉅誕一坪15萬能成交?? 聽就知道你根本沒概念,難怪01的訊息愈來愈不可信

hellogym wrote:
你真以為人家賠錢賣喔XDDD...(恕刪)
很多人說實登高報,卻沒想過實登也可能低報。

實登很多39xx,很詭異,因總價低於4000貸8成,超過4000貸4成。

有時買方要求,合約價格寫39xx,再另補差價,讓他從銀行多搬點錢。這種狀況比較容易發生在總價4000出頭的物件。

等你交易過就知道,39xx~4xxx實登扭曲,並不是太大的秘密。
lvin0128
lvin0128 樓主

原來還有低報。買方可貸更多,賣方帳面上看起來賠錢賣可躲房地交易稅,皆大歡喜[^++^]

2022-05-09 11:43
STE25 wrote:
很多人說實登高報,卻沒想過實登也可能低報。
實登很多39xx,很詭異,因總價低於4000貸8成,超過4000貸4成。
有時買方要求,合約價格寫39xx,再另補差價,讓他從銀行多搬點錢。這種狀況比較容易發生在總價4000出頭的物件

原來如此,我這輩子是沒機會實際體悟了
AB約或高價低報最好不要,買個房子觸犯刑法,可是得不償失。而且未來實價課稅,房地合一稅,取得成本較低,賣出時不是也要繳更多稅。

反而是有些人,例如房屋與車位分開申報,房屋未超過4千萬,正常核貸,車位則另外給賣家現金方式完成交易,即合法又可達到低自備款目的。
吽吽牛

AB約很容易出事,我很佩服高雄某些建案還有AB約,這些代書膽也夠大,明知AB約還敢做。舉報若有獎金,應該會很熱鬧

2022-05-10 9:19
如樓主所說,
很多年前高雄也是40萬/坪

現在只要低於這價的根本就是沒漲
目前正在起漲而已
一堆人不知所謂
蠻好奇若股市持續探底
又不斷升息下
建商是否能維持賣方氣燄

還是引出更多滿手現金想用房地產避險的人?
許多大戶,最近紛紛逢高調解手中股票換現,除非市場出現快速升息,達到3%以上,引導資金回流銀行長期停駐,否則在通膨未緩和情況下,投資房產仍是消化大筆現金的最佳去處之一。
政府新的打房政策又將再起,尤其針對預售屋,如果房市已經轉向下跌,政府還用力打房,一波接一波這邏輯是否有些怪?主要就是為了阻止過多游資流入預售市場,進而引導房市暴漲的亂象。
*小老頭*

最佳去處為何不是換成美元呢?美元升息是這半年最穩的事情,原物料爆漲,買家開始變為觀望,房價接下來應該會持平或微跌至升息結束,再繼續下個大波段。

2022-05-09 16:32
沒漲的都還在海上(?)
HWT2013 wrote:
樓上同學時空背景根本(恕刪)

不堪回首的那幾年
興富發猛推大坪數建案
多落在80~150坪之間
加上又是毛胚屋
雖然成交價常常含大量的油水
但毛胚屋終究要準備幾百萬的現金
往往消費者缺的不是現金
而是將毛胚屋改成精裝屋的「眼光」
尤其是大坪數的裝潢很容易走中
造成日後的脫手成功率偏低

隨著家庭居住人口的改變
興富發立馬來個360度大轉彎
轉戰小坪數市場
成功收下一大脫拉庫首購族的房產入場門票
一層多戶不重要
小資族要的就是總價
先求有再求好
讓許多預算不足的年輕人輕鬆擁有自己的房子
興富發也算是成功轉型
豆豆3108

wyskevin 發哥建案有些戶數和電梯設計不錯,並非每案皆不好。年輕人為了上班便利,只能先求有再求好。

2022-05-10 13:50
STE25

興富發望風披靡,所過之處,無不留下遍地老鼠屎,堪稱台灣建築界之恥!美農地區,空屋率最高那幾棟,都是他的,套的讓你懷疑人生!

2022-05-10 17:54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