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高雄十大熱門路段

derekyu928 wrote:
我個人認為,就是有能力留在核心區的人;反之,覺得核心區的房子太貴,不值得,或是買得起的不喜歡,喜歡的買不起的人,久而久之,自然就會移居到外圍了。


嗯..單純用有能力的住核心區,怪怪的,每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宅。農16是有很多優點,但也人多啊雜,車水馬車。大概個性老派吧,住了10幾年還是換位置,因為不是我的理想宅,留給小朋友長大。

今早到凹子底運動.景很美.但空氣的味道還一樣多層次。

兩大兩小 wrote:
嗯..單純用有能力的(恕刪)


中都濕地公園&中都特區,其實也很美




經建路,路頭到路底你用Google map先看一下,你的鄰居是什麼工廠,金富街也許走路到後勁站還可以,我覺得很像業配文。
sophia林小 wrote:
三立新聞網 2020...(恕刪)
看下來都是蛋白區居多,特別是楠梓區的部分,裡面我比較注意的是鳳山的部分,從去年第3季開始,鳳山陸續有許多公共建設完工,如果生活圈允許,其實我還蠻看好鳳山的。
我上週才在看完北賢街附近鎮北國小的建案,那邊生活機能還算不錯,交通也算便利,但房價卻比鳳山其他地區低廉了不少,有需求的鄉親可以去看看
derekyu928 wrote:
41*25.79=1057.39萬,若折舊率2%/年,推算20年中古屋行情634.4萬,以此類推

這種算法看起來怪怪的,我20年前在台北買的1200萬新屋,現在變成中古屋價格是3500萬,怎麼是折價?
F大誤解每年折價2%的意思了,如果F大的住家為20年中古屋,現值3500萬,那附近同坪數新屋合理價就是60%的倒數,推算為5800萭,和F大20年前入手價1200萬無關。
折價2%是推算同區域新舊屋的槪估,新推算舊,舊回推新屋皆可,但通常屋齡超過30年以上,這公式就不具參考意義了。
HWT2013 wrote:
F大誤解每年折價2%(恕刪)

台北市新屋與中古屋差距比較小,但市區與郊區差距大.
fostery wrote:
這種算法看起來怪怪的(恕刪)


假設大樓年限50年,之後不堪使用,土地持分小,難以都更或重建,故設定折舊率2%/年。

排除店面、透天與公寓,一般住宅大樓,中古屋價格容易隨「新成屋」波動,新成屋漲跌取決於「土地」「建物」「其他成本」的通膨縮,新屋推中古。

20年屋齡的房子,今值3500萬,代表條件類似的全新屋,現值約3500萬/(1-20*2%)=5833萬

反之,若條件類似的全新屋,現值1500萬,我推測你的20年中古屋應就只值1500*(1-20*2%)=900萬
fostery wrote:
這種算法看起來怪怪的(恕刪)

房屋折舊是一定有的,所以同地段的新屋大致上會比中古的貴,
但漲價的部分是土地漲了,所以也會有好地段中古屋比不好地段新屋貴,
所以個人淺見應將屋價跟地價拆開來看,只有屋價部分折舊,地價要看市值.
台北市地價佔比高,自然呈現如 f兄所述現象.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