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雄人,長期觀察下來
高雄的中古屋房價,比起2年前,確實已經有感下跌了
開價有越來越低的趨勢,好的物件議價的空間還是稍硬
有趣的是,附近區域若有開價高的新建案,中古屋的開價仍是偏高
新建案的部分
抓住年輕人成家喜住新房的習性,開價仍是偏高
當然也有相對市區開價低的,但對於該區域的生活品質而言,開價還是過高
建商和投資客,長期開高價,有意將民眾洗腦成房價應該就是那麼高,
塑造出這個房價才是合理的現象
然後租屋還是有它的固定市場在
不是每個年輕人都想和父母同住
只要地段便利,還是能滿租的,一樣能樂當包租公
至於餘屋的數量,其實不在建商首要考慮範圍內
建商主要的煩惱,是還有沒有地可以蓋
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餘屋越多的建商,越是拼命買地 拼命蓋
因為只要一直推新建案,就有源源不斷的資金
至於龐大餘屋的數量,交給投資客與代銷和政府去煩惱就好
假設建商快倒了,了不起用成本價殺出
就會有一堆投資客來趕忙來接手,他們若不接手維持住價格,
會影響到整個區域都降價,會賠上更多
他們也知道,今非昔比,降了就升不回去了
法令不修改,政府漠視居住正義
說房市軟著陸,還是言之過早
手機使用史
Nokia 3320->OKWAP i108->Mio8390->G-cam-> Moto W270(當兵用)->iPhone 3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