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國泰 R15 YOO 馥建築」建築成本分析


derekyu928 wrote:
房價高低無法預測,..

可銷售面積之建物平均成本
9.7億/11511坪≒8.43萬/坪.(恕刪)
這是灌漿的毛胚屋
cougar2015 wrote:
這是灌漿的毛胚屋...(恕刪)

請問你是「隆大」或「國泰」的員工嗎?
如果是,請問灌漿毛胚,代表大樓內外全都是水泥,完全沒有其他裝修,如:瓷磚,還是像市售的毛胚屋,要賣的屋內是毛胚,外牆、公設是有裝修的?
普遍聽到和看到的資料,每坪約8~12萬元最多,主要差別在土地收購,和利潤捉多少。

少少數因地下層挖深一點,成本墊高,開挖地下層,成本真的比往上蓋高。
謝謝樓主分享啊
小弟我也找過微笑時代的成本資料
大概12萬8
內裝陽春啊
有興趣的可以去翻一下
但是當時就備有個網友賭臭說知道又怎樣........
樓主相對運氣好啊

derekyu928 wrote:
如果我沒記錯,國泰...全是RC結構,沒有SRC或SC(恕刪)


請問SC是指何種結構? 鋼骨+混凝土?
imcannon wrote:
請問SC是指何種結構...(恕刪)

鋼構
土地容積率的換算確實有些複雜,除原先容積率外,另又有獎勵容積、移轉容積問題,所以贊同樓主用總建坪去推算土地成本,但這𥚃仍會出現誤差。 第一,土地取得與興建時間有落差,土地市價、養地成本、各項規稅費用,所以通常需重新以市價評估,也就是應該會隨時間差愈久,往上加的差價愈大。
二、土地移轉容積也需一筆費用,通常這部分消費者很難了解。
至於建造成本,建商和營造商通常簽定的都是粗胚屋的費用,至於是否含大樓外觀石材、磁磚,就要看雙方合約,另外大廳的規劃設計,到每戶內部廚房、衞浴設備、瓷磚、地板、石材,造價費用差異頗大,因為有時設計費及工資費用只能用經驗法則推估,每個消費者價值觀都不一樣,品牌力就在這時出現明顯差異。
所以小弟認為,樓主所推算的建造成本八萬多,再加個2至3萭比較合理,另外因YOO建案,當時國建取得土地與興建時間差矩不大,土地成本部份與樓主推估差不多,合計總成本應不至於超過20萬。
小弟印象中,YOO首推對外售價每坪25至35萬,第二次調整售價為每坪28至38萬,就算國建成交價通常為售價的88至92折,該案粗估毛利至少有4成左右。
最後小弟引用媒體一張圖供各位大大參考!

HYE2001 wrote:
土地容積率的換算確...(恕刪)

HYE2001 wrote:
土地容積率的換算確...(恕刪)


感謝分享,我所知有限,大家一起討論才有機會找出最接近真實的答案。

我有找到106年隆大法說會的簡報,連結已附在首篇,其中國泰 Yoo的承攬金額就改成約11.24億了,或許有可能是精裝屋的承包價,之前的可能是粗胚屋。

我更新了一些新找到的資料和分析,包括國泰R15當初設定的銷售總額30億,放在首篇,請看看是否有可能更接進事實,
上述範例內:

1). E 管銷費用15%真的有點離譜,不管是自售還是給代銷公司承作,都不會有這麼高的支出.

2). F 利潤抓20%是真的有點低,建商應該都不是吃素的.

3). 法定容積率是不含雙逃生梯/梯廳/....等公設的(敢問你買的房子公設比是多少?計不計價?),在高雄若離捷運站近,可申請容積率加成,另外還有移轉容積率等方法. 以此例樓主提供的數據來看很明顯:

基地面積3401.52㎡(1029坪)
總樓地板面積38052.38㎡(11511坪)

PS:地下停車位的利潤才是可觀.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