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khamhsiao wrote:
不過這間戶數少,離捷...(恕刪)
戶數少相對的管理費也高、公設比其實實際坪數差距沒很大,65坪公設30%室內坪數大概45.5坪、新建案假設公設比35%室內坪數大概42.25坪,也才差2坪多,不過新建案通常都有豪華氣派的大廳、健身房、閱覽室之類的公設是舊建案沒有的,2坪多的空間換來這些我想很多人會買單。
再者我覺得會比較讓人介意的是一棟18年的中古大樓,如果我是首購30歲我花這個錢去買中古屋,假設我45歲想換房子那時候房子已經33年了,房子的殘值剩多少呢?假設我不換屋一直要住到七十八十歲好了,房子那時候已經五六十年了它的建構安全性是如何呢?這都是所要考量的,當然對於40-50歲的換屋者也是會考慮這些。
其實捷運對於高雄人來講其實沒有多麼大的用處,我家也是在捷運站旁走路五分內的路程,但我坐捷運的次數不超過十次⋯除非公司或學校在捷運旁,而且坐捷運通勤其實沒比較省錢,假設來回都30好了,一個禮拜就要300了,300塊我騎車加油可能都能騎一個月了,而且買的起千萬房產的出門通常也都是開車了吧?
基於以上幾點所以我才會認為實價登錄就是它的行情,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不一定正確,也希望樓主的親戚能賣個好價錢。
那是因為新屋貴到嚇死人
17年在台北市很年輕的房子
高雄,同樣的價格可以買新成屋,就算公設比高點
但新屋較少修繕的問題
高雄保值的房子如果單以屋齡來看
大約是5年內的新屋和25年以上的舊公寓
是較容易保值的
前者因為屋況新,後者因為總價低且沒有公設
至於在中間的,就別要求太多了
連巨蛋附近15年內的兩房有些都沒上20萬/坪了
所以別想太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