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從09年買第一間(起家厝)開始 到12年 就已經入手8間房子.另外幫友人看屋買屋.也不下六七間.經驗上不敢跟仲介.中實戶(投資客)相比 但是也算是小有經驗了..從本版 2015年8月 開版的廣告戶30坪的開價去推斷 4F開價16.5萬/P+B2車位(標準)115萬+裝潢72萬=685萬 在殺價=初估650萬成交 =35萬/30P=1.15萬=底線就是15萬那是去年八月的行情 事隔一年多 房價有可能維持15萬嗎?再者廣告戶(低樓層)配B1大車位(B2標準價位) 非常合理..那來很過份的要求?裝潢費這溢價空間最大 甚至可以另找..樓上有考慮要買的 還是建議用13萬去議價 去談判現金帶個30萬 若有若無的秀出來給代銷看..代銷一看就知道是準買家..都已經進入12月了 房產的淡季 車商的旺月..還有華鳳特區不是黃金地段.也不是一地難覓 講個不中意聽的連個明星學區都沒..
開版的廣告戶30.09P裝潢72萬 注意扣除公設 室內僅20P在扣除衛浴+廚房+陽臺 實際裝潢坪數不到15坪區間15P 報價72萬 合不合理 潛在準買家自己評估不要說裝潢用的很高級..這種樣版屋裝潢 都差不多啦..房市的大環境 是往上 還是往下揚? 自己去判斷.廣告戶用13萬去談 也不是在亂 裝潢50萬去談 有沒有在亂自己去評估..要買到便宜的房價 就是要去談判..代銷也許很硬不賣但為何有人就可以買到最低價? 何不思考這個問題?我想很多都是首購族.在房價上面的談判上不是那麼熟鍊..有些眉角..簡單舉個例 我不用買最低的房價 但至少也要在車位上爭取到最佳的利基點.在談判(議價)過程中 或許你在房價上讓步 讓代銷剎那間贏的勝利.但在車位上絕對不讓步此時代銷 就要陷入兩難了 車位在不讓步 成交破局機會大 權衡一下 還是會讓步居多..此時就可以從車位上的價差來彌補房價..
為何有些口袋深的買家 會買到便宜的房價? 那些幾十萬(了不起百萬)價差 對口袋深的買家根本看不在眼裡而是要贏的議價過程的勝利感...很多首購族 可能口袋不夠深 講白話 就是(底氣不足) <<<沒有貶損之意在談判過程中 在氣勢上 就輸了一截..不是不買最大 而是房屋這種東西的眉角在那裏.一般都會去看車位 代銷當然把次等的車位先拉出來賣.有沒有想過 那些最佳的車位誰先買走?有時賞屋 看到很中意的B1車位 有車子停了 會不會心理想 那戶買走了?一個建案駐場人員 代銷少說3~4位 建商代表1~2位 建案工務(1~2)位包商 等等..少說 10幾位在建案那裏工作隨便停個5~6個絕佳好車位(延售)根本不是問題.不懂眉角的首購族 就認為好位置都被買走了..自己不堅持買到好車位得要怪代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