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9月高雄房市小幅回檔五都交易創今年次低


李登輝重出江湖 wrote:
根據高雄地政局公布的9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總計3,423棟,較8月減少16棟,月減率0.5%,但比去(101)年同期大幅成長26.4%,年增715棟,


沒錯!這是前總統提供的資料內容,不知是否是地政局亂說的???

若是!真的市政府太可惡了!!!!!!


李登輝重出江湖 wrote:
永慶資產管理協理黃增福表示,北高雄交易集中於鼓山區與左營區,主要受惠於重劃區有建地推案與新成屋,外加大型百貨商場進駐,提高生活機能,因此成交量穩定成長;南高雄則是由三民區與鳳山區等舊市區生活圈領頭,交易以中古屋居多,房價相對親民,並且部分規畫換屋型產品,滿足需求保持房市熱度。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高雄市總價500至700萬元、700至1,000萬元的物件買氣比重,明顯較8月成長,首購與換屋交易表現均相對穩定。目前邁入第4季的傳統購屋旺季,並隨著奢侈稅修正議題發酵,預計年前屋主售屋意願將增加,有利於交易增溫,但央行提醒長期利率走升則須要多留意。


沒錯!真的不應該只是聽這些建商的!

前總統引用他們的言論,應該是故意做一個錯誤示範!

用心良苦!!!!!

值得敬佩!!!!!!
我只看透天

目前開價有少了100W的趨勢

或是說,同樣價格,出現了之前不會有的坪數跟屋齡

或許買來投資的有壓力了吧~有入袋為安的氣氛

回台灣又可以再看房子了^^

Bailysu wrote:
我只看透天目前開價有...(恕刪)


開價有少..且殺價空間更大..跟6月份前很大..
還有一些多頭死不降價..還加價..讓我們試目以待
看誰撐的久...

李登輝重出江湖 wrote:
開價有少..且殺價空...(恕刪)


上週問星河匯 開價25-29
低樓層3樓成交約給23-24
以這類小公司來說 還是預售 開價有少嗎?
隆大鳳凰苑優惠底價只願意談到23-24 (2樓)
真的空間有變大?是我們殺價技巧太差?
自己也蠻喜歡這一案的
B1格局比B2好
偏偏B1 只剩2.3樓 再來就高樓層
誇張的是 低樓層跟高樓層開價差了約100萬
為什麼新建案總是一推出 中樓層都已經銷售完了呢?
joywei wrote:
為什麼新建案總是一推出 中樓層都已經銷售完了呢...(恕刪)

除非高樓層的view比較特殊,
不然中樓層沒有灑水頭,雲梯車又到了,當然是首選阿,

joywei wrote:
自己也蠻喜歡這一案的...(恕刪)

代銷表示 中樓層被內部銷售時掃光了
高低樓層的確差了100
高雄市不會跌了啦
你看黃色小鴨
捷運日運量已破17W ~~2年前才10W
有跌嗎?
上個禮拜才陪朋友去看屋
楠梓那一帶
21坪左右(不含公設)含公設32坪加車位就要5~6百W
而且還是在台糖那邊
怎麼看都不像有跌
看屋十年,看過的房子也有上百間了,說說我的看法,

去年底至今年的新成屋漲幅大,

主因為缺屋...

奢侈稅讓投資客手中的房子買賣停滯,導致市場可交易案件減少,

再則蛋黃區建商去年及前年完成的新屋偏中大坪數,小資自住型新屋數量不足,

三則是北部游資住南部跑...

缺屋的情況下,中古屋行情被仲介抬高了.

以我目前居住的大樓來說,十二年大樓,

當初我買330萬,今年五月的最新成交價是540萬多,

在高雄中古屋會漲,表示新屋數量不足,因為高雄人偏愛新屋子,

另外我二年前在美術屋購入一間三房,當時價格為600萬.

去年底,買屋時的仲介打電話來問要不要賣,說一定至少可以賣800萬,

可惜我們都是自住的房子,否則就賺好幾百萬了

可見從去年底就開始缺自住型三房的房子,

連中古屋都漲了,新成屋勢必水漲船高了....

但最近....情況不一樣了...

中古屋價格胡亂開,買方止步,中古屋交易冷了下來..

中古屋行情勢必會有修正,但蛋黃區下修有限,蛋白區有較大的下修空間.

今年建商努力蓋,努力蓋,供給量勢必增加,

但投資客能否繼續吃貨,影響建商開價,如投資客口袋依舊深不見底,

那房價就算沒一直漲上去,要下來也不是短期的事了.

最近高雄市一直在建設上做多,努力製造蛋黄區,不然就是把蛋黃區擴大,

從建商的腳步就可以看出未來做多的區塊,

我目前看到的是鼎金(金獅湖)及澄清湖區可能會被政府炒作起來,

因為高速公路延伸,覆鼎金公園化正在起步,

要買中古屋,我覺得再等等,要買新屋,蛋白區還是不要超過每坪15萬比較保險,

不要再說自住沒差,不要想太多,

如果有一天有急用,需要變現時,才發現賣了房子連還貨款都不夠時,那就欲哭無淚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