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高雄信義區在那


Bimmerfly wrote:
高雄都有上東區了,
信義區算甚麼,取名字還不簡單.
台北也一堆軍公教的,
房價50W/P照樣賣得嚇嚇叫.
別小看高雄的有錢人啊,
他們不跟人比唸書的.
我認識會讀書的可多了,
幾乎都在幫老闆打工而已


嗯同意
葉少爺沒念甚麼書也是在開c63 amg
再來最近朋友兩個都是公務人員
也買了台北的房子
45w/p,兩個人自己背也沒家人幫忙,照買
誰說公務員買不起

另一位教授親戚
雖然高中是念第二志願(還不是啥資優班)
現在夫妻倆在香港年收超過700萬以上
台北已有房產
最近在問我
也想在高雄置產...


高雄堪稱全台最熱區

建案又以美術館推量最高

本來我也覺得美術館很荒涼

不過最近發現 ,在輕軌C20站附近

一棟接著一棟的豪宅在蓋

台北有信義區有多少企業總部大樓
尤其是金融、金控
101有多少企業進駐
高雄沒有這種地區
就算有,我也不希望住在那邊
我要適合休閒的高雄
高雄50W/P不多...但公務人員起碼買低起30W/P....高雄現在有多少實際30W/P的...因該也不是很多...那如果公務人員和國營事業員工卯起來買...你說有那麼多房子賣嗎...公務員的老爸老媽買各房子給小孩住...(因該有吧)..畢竟小孩大了要成家了....這種情形因該很多...不然就是小孩還小...先買來投資...沒賣掉就給小孩成家用..其實有些投資客就有可能是公務員或公營事業員工...別瞧不起公務員和國營事業員工....就是不會裁員加上薪水固定...消費力才高..只要不掛掉....月月領..年年發..老了掉了牙還是公務人員....你說買低起嗎?如果家裡有幫忙..說說50W/P有問題嗎?房子有需要..價錢剛好又喜歡就買..(我也不喜歡漲那麼多)...但哪時才會跌...真的會跌嗎...如果還是漲呢?本來可以買新大樓...如果再漲就只能買中古樓...買不起中古樓..就租房子...再來就真低到公園了.....

usmle99 wrote:
高雄不可能有信義區作...(恕刪)


算是認同你的觀念
我在高雄長大,以前的國中.高中.大學的同學們
就依我週遭身邊知道的,少部分往台中台北發展了,超過半數往對岸發展了(包含我在內)
其餘剩下非常極少數還留在高雄...

但話說回來
很多到外地發展的高雄人,退休後也都陸續回到高雄了....

高雄要有信義區..很簡單呀..把左營區改名為信義區,那不就有了(來亂的)

補充一點,
拿整個行政區來類比沒有太大意義,
台北市信義區的平均房價連大安區都贏不了(信義線通車前),
因較有特色的信義計畫區只是信義區中約1/10面積的一小部分,
但因整體都市計畫、市容、環境、豪宅市場較好,
區內平均房價也遠高於整個信義區或大安區(行政區),
10~20多年前很多台北人因某些原因最後只買在信義計畫區旁的舊市區,
雖然大部分還是有漲,但以近15年的房價趨勢來看真的非常吃虧,
信義計畫區較可惜的是建物退縮規範同樣太寬鬆(尚且不如區域完整性不佳的台中七期頗多),
且跟台中七期同樣缺少大安森林公園這樣指標型的大面積公園綠地,
景觀及休閒機能較為不足
usmle99 wrote:
高雄不可能有信義區
...(恕刪)



井底之蛙
你聽過美術館嗎?
你聽過農16嗎?
你聽過國硯嗎?
你聽過..
單價不是重點
未來的信義區在哪?
個人推測,亞洲新灣區
不過要成氣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光是中鋼大樓旁就必須要有設一捷運站(政府公司一定要有),
才算有辦法支撐那塊「雙捷運」區域

高鐵巨蛋這區大至上已經衝到高點
房地產就像股票原理,衝的時候總是一堆人跟著衝~
別忘了,左營站以北都是露天軌道
以及後市一些金融及發展趨勢...個人持保守態度。
當然,或許跟我想的不同,資金不斷湧進~
讓左營高鐵巨蛋這塊繼續往上攀升也有可能。

鐵路地下化才是讓高雄蛻變真正的精隨
高鐵重心除了左營,將會在高雄火車站為最終站。
例如:鐵路地下化經高鐵板橋站>台北火車站
其他都市發展個人就不再提。
就台灣而言,高雄算第二大城吧...
以台北為例,推論高雄的話
在股票上,就是利用過去發生推斷未來走勢。

為什麼我推測亞洲新灣區?
不外乎炒地、炒區塊
以高雄總體來說,舊房太多(股票統稱散戶)
要炒高高?,就要找一塊「乾淨沒有污染」的地皮
應用肥水不落外人田的道理
政商可以互利,又可以安心把土地養肥
就是亞洲新灣區
等到養肥了,散戶自然就會一起拱出一個信義區

angel751107 wrote:
未來的信義區在哪?個...(恕刪)

亞洲新灣區成為高雄下一個信義區這絕對是毫無疑問的
這裡的土地大多掌握在國營企業跟財團手中
而且土地的持分面積都很方正還很大
問題就在於現在的中央政府要不要配合高雄市政府一起炒而已
以現在的情況來講
大概還要10年才有可能發展成現在的信義計畫區的規模
但要是2016換民進黨執政
新灣區說不定會提前達陣
要不然你看台中七期
在台中舊屋比例跟商辦閒置率這麼高的情況下
七期的豪宅跟商辦還是一棟接著一棟蓋
有沒有中央政府當奧援真的有差啊..............
deepsummer wrote:
亞洲新灣區成為高雄下...(恕刪)


做為老前鎮人,
不得不說高捷R7~R8旁的高雄31期重劃區就地理位置而言,
才是整個前鎮區海景第一排以外最好的地段,
但當年為何幾乎全區都只推偏首購級大樓產品尚且不算好賣?
因為即使首購級的客群都會對後污染場址(硫酸錏)蓋的大樓有疑慮,
目前清潔土壤的解決方案大多非常耗時、昂貴且成效不高,
委由廠商執行的土壤整治方式往往僅是土壤上層及下層交換位置以通過環保局的查核,
但大樓地基通常當會挖好幾層,故只能算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美國的棕地政策已算是立法及執行較嚴格的示範,但顯然仍未能有效解決

目前開發中的亞洲新灣區更靠近尚在營運的工業區,
且大面積土地同樣有後污染場址的問題,
以目前大面積土地地價而言幾乎都只能蓋大坪數換屋級以上產品才有利潤,
但一個完整的重劃區初期要吸引人口不可能只靠這類型的建案支撐,
新灣區以北不遠處尚有較無污染問題的中都重劃區即將開發,
高雄每年的大坪數市場消化量畢竟不會相差太多,
南高雄市區地點較好2008年就開賣的豪宅建案本來就不多,但直到6年後的今年,
建商都還有不少餘屋未售出,
甚至文化中心第一排只有一個可以看的建案(文化高峰會)都能賣這麼久,
所以不認為10年內會有太快速的發展

前鎮主要市區大樓新成屋供給本已不算少,而且條件還不錯中古透天相當便宜,買大樓相對不容易保值,
特別是負擔的起單坪20~30萬以上價格的本地購屋族大部分都曾有過台北經驗,
通常能體會市中心重劃整齊、都市化程度高的商業特區及環境單純的豪宅聚落,其地價及房價最有支撐,
其次是單價高的產品最好能買在核心行政區的指標或精華地段,
以前鎮區為例,未來較有支撐,適合高級住宅的地段在海景泛第一排、31期重劃區及亞洲新灣區區內,
而非老透天、老公寓、老國宅為主體,地價漲不起來的區段(熱門捷運站400公尺內的新房子除外),
而且即使買在暫時有view的高樓層,看出去的都市景觀(市容)絕大部分也很不理想

前鎮傳統市區這10年間除了平均屋齡更高外,環境及每年供需總量本身沒有多少改變,
主力商圈除了較大間的連鎖賣場也幾乎都是超過房屋耐用年限的老透天,
行情及未來潛力當然會差較新的瑞豐(漢神巨蛋)商圈(重劃區)很多,
購入價超出區域歷史行情太多未來進入中古市場後要保值的難度相對高很多,
若是普通地段,普通等級的小建案個人不建議花20萬/坪以上去買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