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igol0725 wrote:這十幾年都在台北工作最近打算把台北房子賣掉回高雄仁武發展囉!!!補充一下其實仁武除了淹水問題其他都蠻便利的去巨蛋逛街搭高鐵上國道都很近所以仁武也可以考慮啦!至少比市區便宜啊! 以上仁武論點,就住透天而言是成立我從R15大樓搬到涵洞過去全聯那附近,就覺得機能只有以前的一半不到,個人是覺得仁武很難發展成市區那樣的機能
chengsem wrote:先說明:老家在鳥松所這是我的迷思,也是許多人的迷思~幾十年過去了,隔壁搬走了,賤售約400W...地坪23P, 4F透天...看來,我家稍大,也許能多出幾毛,但10多年前還堪稱豪宅 7XXW 入手的屋子,竟...!!...(恕刪) 這錯除了地點外主要是時間點買錯隔壁買四百萬的新鄰居你等著看他賺或賠?現在來到可能的高點又很多人想買屋為何兩年前不想買...實在想不透.迷失在時間點不在透天與大樓
房地產的六字真言:地段、地段、地段。好"地段"有幾個要素,第一是稀有性,包括"位置"的稀有性、"機能"的稀有性跟"景觀"的稀有性,第二是可及性,也就是進出的交通便利性。1. 位置的稀有性以同心圓為例,圓心佔的面積最小,越往外圍每圈所佔的面積越大,所以以位置的稀有性來說,圓心最稀有,越往外圍同質性越高,也就是稀有性越低。2. 機能的稀有性學校、公園、捷運站等有良好機能的公共設施,走路的可及性約在方圓500公尺內,這500公尺圈內的房子就相對稀有。稀有性是相對的,大家沒有的而你有,才叫稀有,在一大片5樓公寓裡,一棟10樓的大樓就很稀有,有君臨天下的視野,但是落在一片都是10幾層大樓的重劃區裡,這棟10樓大樓就是個屁!在都會水泥叢林裡,大部分人家裡看出去都只能看到別人的房子,所以視野無阻擋的公園、河岸第一排就很稀有,反之,新店山區這種好視野的房子一拖拉庫,就沒那麼希罕了。回到樓主的問題,高雄市論位置的稀有性就是舊市區核心區,大約是幾條主幹道(中正、中華、和平、三多)圍起來的區塊,這個區域的稀有性並不只是地理中心,而是整體的規格,筆直寬大的幹道垂直交叉,重劃區蓋得再多也無法蓋出這種格局。地理中心可能會隨著都市擴張而沒落,譬如台北的萬華、台中的舊市區、高雄的鹽埕區,都曾經是都市的中心,不過隨著都市的擴張因為道路與公共設施的不足而沒落。台北市與高雄市的核心區都是在日治時代就規劃底定的,那些寬大筆直的棋盤式幹道已經後無來者了,不是說路大就好,而是稀有性,這是為什麼台北信義計畫區整體房價(個案會有)還是比不上大安區,因為信義計畫區是可複製的,大安區不行。高雄市也一樣,重劃區一個接一個,再蓋一個美術館容易,再開一條50米幹道則不可能。
"地點好的貓仔間or遠離都會區的大透天?"我覺得這要看個人的實際需求...當年我用可以買市區透天別墅的錢去買下大樓的房子,高雄的親友們大多覺得不可思議.透天別墅的房子不好嗎?好啊~我也知道買了以後肯定起碼會翻倍(事實上也真的翻倍了,推薦我買他家隔壁的好友跟我吃飯時還會虧我"當年選擇錯誤...買大樓就現跌一半了"...)我是一個長年居住國外的人,在高雄置產只是想在回台灣時有個自己的家(娘家是不錯,可是我先生抱怨住我娘家總是個客人,不像在自己家裏可以穿條內褲趴趴走...)決定買房後就每到高雄就會找時間看房子...文化中心.美術館.農十六.透天別墅...看房子的那兩年還真有點累...(還記得看美術館的房子被野狗追著跑...)當時明知道農十六後勢看好,但還是以"在高雄的外僑"會居住的主要區域為考量.一來是想到我家小孩可能會去台灣唸書,二來...考量到萬一買了不住,可以租給外僑.很幸運地...挑來挑去有挑到魏大列的那12點的房子.(當時是覺得蠻貴地...比我在文化中心原本要買的新房子還貴...)可是急著趕回日本,沒時間跟代銷耗下去...風水老師量了沒問題,砍了一點價格就買了.(朋友們都笑我買貴了...)幾年後的今天再來看...真的...還好我當年先買了...現在的高雄房價我個人覺得不正常,明明就是"有行沒市"...現在的價格叫我出手我不會買...(出一樣的錢...我寧願在東京買)我認識的高雄在地朋友(買得起的),大家也覺得房價不正常...唯一覺得高雄這個房價便宜可以買的...是北部的朋友...(用台北的房價來看高雄...)奇怪...我還從不用日本的房價來看高雄...(是我不正常吧...)
不管是從日本.台北觀點看高雄房價.其實都是便宜.縣市合併後.問題就來了.受益最大的當然是((鳳山)).三年前因為買鳳山相對比美術館.農16便宜3成以上.這價差讓我家在日本購買一間中古屋.鳳山不管要去高鐵.機場都是居中.最好是12年國教直升鳳中..念完鳳中直接去日本留學..反正現在小孩不用當兵..把英語念好.在去日本短大一年.大學四年.精通 中.英.日語..起碼中日台三邊貿易工作吃香..
ejan1969 wrote:回到樓主的問題,高雄市論位置的稀有性就是舊市區核心區,大約是幾條主幹道(中正、中華、和平、三多)圍起來的區塊,這個區域的稀有性並不只是地理中心,而是整體的規格,筆直寬大的幹道垂直交叉,重劃區蓋得再多也無法蓋出這種格局。 難怪核心區外圍的居心地開價這麼高還是有人搶著買
mjen wrote:我也是這樣認為畢竟旁邊還是工業區有的地方還是看的道煙囪到市區的交通也不方便還有部分地區會淹水的問題再說那邊的房價真是越來越貴了 我當初買房的時候也是有考慮仁武那邊,後來還是因為附近有工業區的關係作罷,雖然說空氣有改善,但是還是會擔心是不是用所謂的"除臭技術"來處理後來還是改選擇非鄰近工業區的區域。
js7000 wrote:我當初買房的時候也是...(恕刪) 我住八卦里這邊好像沒空氣汙染的問題耶..我也覺得奇怪.上孤苟看地圖才發現八卦里在仁大工業區的正南方.可能因為這樣東北季風剛好閃過吹不到這邊吧..不過我去楠梓倒是有發現火車站跟楠梓加工區旁常有聞到異味尤其是下雨天...
口袋不夠深就不可能樣樣都好所以,買房子才這麼困難,一定要有所取捨你要先了解你買房的目的和個人的喜好如果是要長居久安,那何必考慮地段,看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環境和物件,再去挑選,畢竟是要住長長久久,地段好但周遭環境或房子本身不好,只會越住越痛苦如果是要置產或短期居住,那地段當然是最重要的,以後漲了,有錢了就可以去買長居久安或樣樣好的房子 (重點是,要考慮自己的工作和能力,不要買了之後,下一棟房子就買不起了)如果還有在工作,不管是要長住還是置產,建議都要找離工作地點約車程15-20分鐘內或是大眾交通工具有道的地方,不然天天花在通車的時間和精神,真的很累人最後,在自己能負擔的程度內去挑間喜歡的房子吧最後最後,用力殺價是一定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