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討論的重點都不在買賣屋的基本面上
輪為房沖和看倌的口水針論
可惜了點~~

我只是單純有意在北高雄購屋的小人物
希望我的淺顯拙見的發言,
可以在此讓各位前輩願意回答,感激不盡


抗通膨買屋?油電雙漲對房市恐是兩面刃
(101/04/11 08:57:59)
精實新聞 2012-04-11 08:57:58 記者 林詩茵 報導
從3月的房屋成交狀況來看,一般解讀,資金湧入房地產的趨勢明顯。包括台北市3月的房屋買賣移轉件數月增22%,新北市月增率58%,而高雄市更是大增65%,房市的表現出色,讓業內驚呼「買盤回來了!」
房仲業者從成交物件分析,三低產品是主流「中低單價、中低坪數、中低總價」。尤其,台北市非頂級豪宅的中高單價、大坪數產品,都出現交易停滯狀況,但首購產品卻秒殺,顯示目前房地產市場首購、自主為主流,置產階層也不手軟。1千萬元以下的首購產品、2、3千萬元的首換產品,以及數億元的頂級豪宅,比較賣得動。
這意味著什麼?油價雙漲逼出一直沒有下手買房、卻有購屋需求的首購族、換屋族,同時,口袋深的富豪階層為了抗通膨,還是投入保值性佳的房地產。
1.價位:
需求現在仍存在(不管是自住還是外縣市投資客),我相信這也是支援高雄房價高檔不墜的原因
但相對地,高雄薪資水平畢竟還是南部,1000萬以下的首購,才是一般受薪族較能接受的價位
雖然希望它價格崩塌,但,,事實呢
2.建案規格:
事實上,建商就利潤而言,推案也傾向大坪數
以我自己去看房的感受
40~60坪的標的,若要以高雄前三大名聲高者,
全誠''遠見富儷''還有這種規格,但它下一次的建案,就明說是80坪起跳
而皇苑呢,鼎宇呢,
大家也都想買前三大的建案(以全新建案來說),
但口袋很實際反應
這也是上面新聞所言的二極化
3.建商評價:
想買新屋者,只能退而求其次,找次級建商的案子了
那何不把焦點放在次級建商上
當初皇苑建的房子,現在來看,我也有點懷疑它是一流建商產物
4.地點:
單純就地點上,它真的很差嗎?這點我就很懷疑了
生活機能差,有一流學區嗎,離公共交通設施遠,有閒惡設拖嗎(市場算不算),但它真的沒有景觀..
在北高看,建商說南高壞話,在南高看,又相反了
我只知道上市櫃建商頻頻在北高,青海路段獵地,或許也只有這兒還買得到平價地皮
5.建材:
但,次級建商雖然可以用一流裝潢(廚浴等...10萬的馬桶),但要以一流建商之姿自居
是不是才是讓看屋者垢病的原因之一呢??

真是不好意思,寫了一堆沒頭沒尾,也沒建設性的發言,
好怕亂寫一通,會遭到筆點蹋伐,尤其我又剛註冊不久


但,真的希望單純討論房產建案...


以台北市房價最低的萬華區為例,3、40年老舊公寓都已經開價到一坪4、50萬,有些屋況蹧到讓人走進去覺得像是個鬼屋或災難,但一樣,房市照熱,鬼屋照賣。
而這是沒在捷運站附近的價格,單單只是聽到還要十年才會通車的萬大線題材就反應。
如果我有1000萬,為何不買高雄的房子?何況台北、新竹、台中都已經漲了一大段。
當然炒房實在很不應該,但現實是錢是聰明的,會自己找會賺錢的地方流竄。
高雄的房價近來的漲幅,我想也是這個原因吧。
現在就看高雄的題材是不是可以一一實現,再無重大利空的情況下(如 SARS、老共跟我們翻臉、歐債爆發、美經濟崩盤),我想高雄房價漲是趨勢所然,問題只是起漲的幅度和速度。
起床號 wrote:
從3月的房屋成交狀況來看,一般解讀,資金湧入房地產的趨勢明顯。包括台北市3月的房屋買賣移轉件數月增22%,新北市月增率58%,而高雄市更是大增65%,房市的表現出色,讓業內驚呼「買盤回來了!」
不要被媒體誤導了!!
每年二月因遇到農曆年,原本買賣過戶就比較少,
今年三月與去年三月比,還衰退27.88%,
這.....能說買盤回來了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