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force wrote:可以先救救南髮..(恕刪) 放心中正路、七賢路、中山路沿線已開始出現收購潮有的是台北投資客有的是建商收地準備蓋大樓有的是要蓋飯店南高雄最低潮已經過去了配合板主說的重大建設接下來只會往上
z3258 wrote:我在高雄住了35年我覺得高雄人 現在的問題 是經濟 是工作我覺得 觀光 景點 旅遊 交通 都是其次如果大家都沒有好工作 沒穩定收入誰有心情去消費 我週遭的人,低標是月入3萬,高標是年薪百萬在高雄生活很容易所以我覺得不能夠把自己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怪城市
就臺灣目前廠商投資的角度來看,高雄的地利位置似乎不及台中以北地區,假如你每天有做台北到新竹的客運車,你就會覺得塞車塞的很嚴重,換句話說,這一段路的兩側,工廠林立,上班的民眾很多,他們生產或進口的貨物很快就可以透過海運或空運運到西方國家或上海北京,運費及時間應該都比高雄便利吧!節省成本可是廠商要精算的,而高雄市因地勢平坦,連河流都没有,且週邊並没有大型水庫,光靠澄清湖,恐怕僅能滿足現有的民生及廠商用水,對於其他大型廠商進駐,評估會缺水停工造成損失的話,都是會影響進駐的意願。像竹科就有寶一、寶二兩水庫提供,而且竹科位於丘陵地的高處,不太會淹水,所以要能夠吸引好的廠商投資的,必須為廠商建造一個安全無虞的環境,讓他放心,他才會來,我想這是執政單位正在思考和進行的吧!至於高雄的房價問題,應是最壞的狀況不就是這樣了嗎?要跑的廠商都跑了,要移居北部的都去了一二十年了,只要招商稍微有點突破或鮭魚有些回流,遇是自然增生的年輕人離鄉背景減少了,那不是就會上漲了嗎?
johnny7410 wrote:不過建國路"帝景苑"...(恕刪) 一直以來的政策宣示是三鐵共構(還有一說是加輕軌四鐵共構)但如果給高鐵公司的高層來說真心話的話~~~還真是"夠"了PS.除非某人回鍋當大統領,或有可能...基本上南北高雄的分野正在消弭及重新定位當年蓋完扼腕的事對高雄留下很不好的影響...
山雷驚 wrote:就臺灣目前廠商投資的...且週邊並没有大型水庫,光靠澄清湖,恐怕僅能滿足現有的民生及廠商用水....(恕刪) 高雄沒有缺水除非你一直相信媒體上說給你相信的不缺水,但缺的是國營企業及偉大財團的良知。
高雄有很多謠言1.高捷沒有人坐,來坐看看就知道了。2.高雄人買水是因為自來水管太老舊了(只能說自來水公司蠻x),水煮了會一塊一塊的,只好買水。3.北水南引其實是吧高雄山水的水引到台南(可爬小林村的新聞),再由台南流到高雄,因為高雄水庫容量不大。4.新聞跟報紙都有特定營業目的,看看就好。該不會有人相信大陸人還在吃香蕉皮吧。
關於水的問題話說起來真的會離題很遠~~前代國內"水利工程"專家都是拿美國獎學金、去美國工程名校拿高等學位回來他們把美國那一套拿回台灣來全面移植(想也知道黃鼠狼的居心,這還能類推到核能...)但美國那種平緩大陸老地殼的水庫工程與台灣新生代地形山陡水急的地紋完全是兩回事在台灣要用水搞不好問日本人還比較實際但日本人不在我們水利工程的"友好小圈圈"之內因此我們普遍被教育成"缺水危機"的饑餓行銷或恐怖行銷之中台灣的水利或利水工程太多了多到數百億早深埋在山中無人知無人問但"需求一直存在"...早在八八之前甲仙就有不知幾十個億的"治水工程"被大雨給毀了八八水災之前動工的越域引水基本上是在豐水期(雨季),把A流域引到也是豐水期的B流域而枯水期A流域自身難保了,那還有水引到B流域更不用說每個水庫因為"山陡"及山林過度開發淤積嚴重,根本裝不了多少水限有水庫為何當初不做排沙設計?一來是這不是美國水庫工程的思維二來工程造價太高三來淤積的地方取沙比較方便...不過花了約一百億的越域引水反正也埋了差點花完,我們省了約20億就算完工也應該很快被大自然給埋了然後兩黨很不要臉的都倡導南部的"平原水庫"偏偏選址在原本就飽含地下水的良田之上那些地方隨地一挖兩三公尺水就一直冒出來的地方為何要把水挖出來曬太陽????這是多方利益的考量其中也有與房地產相關的"偉大計劃"...台灣土地(或者大自然)自有儲水的方式除卻地表面上的水更多的水是儲存在地底下透過大地一直不斷的逐層堆積我們腳底下有不知多少層的含水層與阻水層,層層疊疊我只能說"知道"的人就搞去用了我看過一個數據,南部一天由地底下流往海洋的水約六億噸剛好是高雄一年的民生工業用水量但是大自然的平衡如果長期被改變我們就算以更高的代價也不一定換得回有些地方會地層下陷極可能是更上游的地方的地下水被長年大量超抽他用地底下某一層含水層被抽乾了就無法,或者要不知多少年才能再回復取水的方法很多且有許多都是工程費不高的例如幅射井、傍河取水...但也因為沒有工程及其他"周邊利益"一直不被國內"政商學工程俱樂部"的榮譽會員們所青睞所以我們就被教育成"缺水危機"地帶,經濟可能因而崩盤的恐怖氛圍中很安心快樂地看著一個個以百億計的"利水工程"不斷被填掉...但我不是要大家認為水夠用就用力浪費的用反而要合理用水不讓工程吞噬我們的國家預算又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高雄的污水處理完也浪費地拉到數公里外的海洋放流這也應該想辦法再利用...太複雜了牽涉到的產業也很多但通常老百姓只有納稅的份爽是別人在爽還糟蹋土地....另外水管的漏水率台北近40%,高雄約在25~30%之間....
北水南引的部份可參考:http://www.npf.org.tw/post/3/6806報章媒體的報導雖不可盡信,卻也是專家學者研究所得,不管怎麼說,水庫能否滿足各行各業用水的問題,我認為在廠商投資的眼中,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南科、竹科的成功發展,週邊都有很不錯的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