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現在房子開價奇高真買不下手

madaniel wrote:

最近看二手房子.投資客.屋主都比建商還貪心

太普上河堤建商10萬 投資客.屋主16.17萬

太普d&g.mmoma建商11萬 投資客.屋主15萬以上

百達翡麗 建商14萬 投資客.屋主20萬

龍騰首席 建商8-9葛 投資客.屋主15萬.....

太普top別墅 建商799萬 現 投資客.屋主1680萬

鼎宇橘園 建商11-12萬 今年二手成交價11.萬 投資客.屋主16-17萬

居富人本自然 建商11萬 今年二手成交價10萬 投資客.屋主15萬



我今年年初看房子的時後隱約就有這現象了,那時候大概有猜到原因,
去掉別墅的那個case,你列的這些,都是2~4房的坪數的建案,
而且這些建案大多也都去化的差不多了,建商剩下的餘屋本來就會有出清價。
這時候你要買該建案內採光好、格局好的樓層早就被人捷足先登,那當然價格會比建商的出清價高...
最慘的還不是這種狀況,
目前高雄的建商大都轉向大坪數的操作了,2~4房的建案已經不多了。
你可以去列一下目前還有在賣2~4房的案子(還能買到不錯樓層的)有幾個,
如果又再扣掉人稱高雄三驚蓋的...
你就會發現你的選擇真的不多,這就是為什麼房子都會有的折舊慢慢被抵銷。
建商也知道這一點,你看大坪數的價格現在都是很不親民吧!
所以建商2~4房的越蓋越少,就算有蓋也不是那麼的便宜,
利用市場供需機制拉起2~4房的價格,那麼建商手中的大坪數就有"價值"了!
大樓都這樣...透天!?

百達斐麗我同事當初透過仲介買...一坪不到12W...比建商還低
氣的建商牙癢癢的....
不過那是他剛好運氣好
madaniel wrote:
太普上河堤建商10萬 投資客.屋主16.17萬

太普d&g.mmoma建商11萬 投資客.屋主15萬以上

百達翡麗 建商14萬 投資客.屋主20萬

龍騰首席 建商8-9葛 投資客.屋主15萬.....

太普top別墅 建商799萬 現 投資客.屋主1680萬

鼎宇橘園 建商11-12萬 今年二手成交價11.萬 投資客.屋主16-17萬

居富人本自然 建商11萬 今年二手成交價10萬 投資客.屋主15萬


真的假的~建商這麼佛心來的開11給客人殺~這樣殺下來~至少新房可以殺到8,9萬

請問可以給我這些銷售員的聯絡電話嗎?我還蠻有興趣的~~
個人買訪房看房始終堅信一句話,<只有成交價,沒有行情價>,只因台灣現況是行情價高時會被放大炒作,成交價低時被隱瞞甚至要求簽保密協定......
錯過去年金融風暴股市與房市的低點!
去年至今年~
高雄的土地成本已經增加許多約20~30%
就是高雄精華地段的土地已經沒有便宜的價格了~

這是市場供需法則

有人買自然價格會持續墊高

沒人買價格自然會持續下修

不管是土地還是建物或股票都是一樣的!

依照板大的說法~去年前年台股只有不到四千點
怎麼今年看到八千點????????
很簡單呀~有人買自然就會炒高

市場是會~波動~的^^

想當時七八年前小弟錯過美術館第一排
13-14W的成交價才兩年後就一直維持25-30W至今
爾後看到好的地段跟產品與規劃
在能力負擔的起的情況之下就都直接下手了
至今擁有的三間大樓物件 都只漲不跌!
好的地段 好的產品 好的規劃 自然造就較強的接手力道
大大您列舉的個案都是還不錯的產品~算是高雄淺力股
會漲價我覺得是正常的!

個人覺得高雄已經告別以往只有透天會增值
買大樓一定虧錢的時代了~
想必我發表本文引來仲介大大及投資客不滿
我只是實報...上面不滿大大實說你會去買嗎??!!
會 不然你們靠什麼吃穿

chengjoewei wrote:
錯過去年金融風暴股市...(恕刪)

ps我說都是最近成交價.....與去年金融風暴股市3.4000點
早脫離好久...沒作功課仲介大大多爬爬自家網站作作功課吧
雖然小弟不住高雄
不過房價高漲絕對不是只有高雄
小弟去年購屋
中古電梯公寓25年7樓.有簡單天花板裝潢>>900萬購入
今年同棟4樓要賣.10年前整修過>>>底價1200萬.........
因為以前鄰居有問
所以小弟母親還請管委幫忙牽謝向4樓屋主詢問
死死的1200萬不放
10年前買500而已捏.....
madaniel wrote:
是真的10萬多他買4...(恕刪)



我也是買上河堤呀...
只能說是你同事運氣好
而且 500/40=12.5
500/45=11.1 ..... 不至於到10萬那麼低吧....

可能是因為 成交價/ (房+車位)坪數 和 (成交價/房子坪數) + 車位價 算法不一樣吧....

我買的單戶坪數比他小一點 不含裝潢就快600萬了...
何況我還買兩戶... 也沒算我便宜一點呀...

不過 你拿 成交價 比 開價 .... 會放大其中的差距啦!!
應該 開價 比 開價成交價 比 成交價 才公平....

不過 我也同意你 直接買新屋 會比較甘願...
因為二手市場的價格很亂 建商的開價至少有規則可循.....
但是買新屋手腳就要快一點 不然好的案件/好的樓層車位/好的價格 一下就被搶光了...

我看過最誇張的一棟 是在我買上河堤之前 本來考慮另一棟河堤區的大樓
當時有一間房子 建商原本賣多少不知道
第一手投資客開價 22萬/坪 因為遇上金融風暴的關係 最後聽說成交在 17~18萬/坪
最近又被第二手投資客拿出來賣了.... 開價30萬/坪.... 呵呵呵呵....





主要是開價是隨便你開的, 你要開500W/P 也是你家的事, 有人要買, 除了國稅局認為有洗錢嫌疑,會查你一查之外, 天底下也沒什麼人管得著. 人家爽開, 你爽不爽買, 你的事了.

第二是同一個建案, 還是有差別的,
有的單位住了就想搬, 例如低樓層+看別人後院+爛停車位+西曬+惡鄰+格剩下的格局
有的單位看了就想買, 例如高樓層+遠眺青山綠水+方便的停車位+面東+獨戶+賣點格局
價錢當然有差啦. 可能不多 但是如果爛單位的都賣好價錢了, 你的好單位的也賣一樣的價錢嗎?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