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花大錢行銷高雄,我們看得到什麼?

行銷的背後需要一些實質的內涵
總不能讓人大老遠來到一個地方,發現電視上美麗的景點其實也沒甚麼

所謂缺乏實質內涵的東西,就是像高雄八五大樓。雖然雄壯有餘,但不論是藝術還是商業上,都不太成功。

台北101在外觀設計上同樣差強人意,但至少蓋好時是當時世界最高大樓,且又是建立在重要的計劃區域。況且101還有有官方色彩,八五大樓卻是某集團不自量力的誇耀之作。

至於公園、愛河、港口之類的部分,算是高雄不錯的景點,應該多加推銷。




高雄算不錯了
好歹有85大樓還有高捷
以標題而言
桃園 新竹政府 都花大錢 慈湖一堆銅像還有新竹吃貢丸
但是年年都看不到什麼公共建設具體提升
只看到房價一直在升
喊不出幾個像85大樓的地標或商圈

花錢花得對不對
不在花那筆錢的題目
而是花錢後的答案

這種置入性行銷的手法
已經成了國內外媒體的另類營利
無論是電子或平面

不過這是題外話

既然目標是行銷高雄
無非招商引資促進觀光推廣文化啥的
這支標榜名家掌鏡的廣告CF
卻把高雄表現得如此空洞、無趣、沒特色
為何?
一個對這座城市有點小認識的人
或許只是一個中學生都編得出來的腳本
要一個國際大媒體來成就這樣的無趣短片
其中的問題實在層層疊疊

行銷高雄的目的確認
目標是東、南亞國家的媒體收視群
希望引來的應該是商旅人口
可是影片的內容到底希望人家來幹什麼?

光的城市?
因為白天太熱希望大家晚上再來感受高雄?
拍得文不對題
問題是連光的美都沒有呈現丁點

兩個明顯的外地人
無趣地奔跑在幾個不甚美感的都會景點
這劇本說老掉牙還算誇他
隨便的呼嚨一下
搞段沒頭沒尾的音樂
結案請款
後面播出費不知還多少

裡面看到市府的無腦、砸錢了事、沒有擔當
時值爭奪提名的階段
大家只在拼花錢比場面搞活動搶媒體版面
完全的沒有用到腦汁的養份

高雄被表現得比大陸二、三線城市還無趣
更不用說其他非華文國家的人看了
會對高雄起了什麼心理化學反應
因為跟其他國家的都會城市相較
這影片只是花了30秒走帶走完了事~~
高雄的競爭力不是那些個我們耳熟能詳的都會景點(而且還缺乏內裡的景點)
高雄魅力不是較人來這些市府工程景點
而應深入民間的文化生態場域去擷取靈感及找到差異
人家要看要玩要體驗的異文化生活經驗
不是市府一年工程的成果驗收

很明顯拍攝團隊只來高雄"市"應酬一下
然後杯躬交錯完
不必對要拍的城市做任何功課
髓便掰一個似是而非的主題
花最少的製作成本
以樽節寶貴的渡假時光??

一個要爭取大高雄市市長的團隊
胸懷小到跨不過市界
過了那無形的界線不正是他們那群人勢必要統治的區域嗎?
連一點用在那的心思都沒?

政府花這種冤枉錢及置入媒體
如果對城市拿到的是反效果
乾脆拿那筆錢給市民自己來拍
選個一百段大高雄的小故事
市府補助翻譯的費用
用英、日、韓、簡中...字幕
PO上YT
還省更多、鑽更多
搞不好還不小心培植一個影視產業出來

政府那群腦殘的人
只會花我們的納稅錢而已啦!!
天城奈特 wrote:
高雄算不錯了好歹有8...(恕刪)


房價一直升是因為那邊有工作機會
跟政府的宣傳無關
masaei99 wrote:
花錢花得對不對不在花...(恕刪)


同意

天城奈特 wrote:
高雄算不錯了
好歹有...(恕刪)


高雄有高捷等公共設施,新竹台中沒有但人口一值增加房產上升,這現象應該不是高雄正常的事

台南有科學園區,高雄很多人是在那上班且租在台南,周末回高雄的。

行銷上確實要再加把勁,而不是只有那些光那些影而已,不要讓行銷成為空洞的口號

我覺得高雄首要把南部屏東和台南的人口吸附過來,
把人口的餅做大。


高雄先天條件是以重工業和海港為主的城市,不像台北以政治和商業為主的城市那些容易宣傳。

鄰近類似的城市是韓國釜山和日本神戶,近幾年來高雄一值導向如釜山的電影結合城市宣傳,有不錯的效果

但好像只看到痞子英雄一部片,希望還有更多。

神戶的百萬夜景和港市合一太會宣傳了,不然高雄先天上的條件也不錯。

大家加油了,我贊成向國外行銷才能走出高雄的一條自己的路

高雄市是近年來台灣城市中最用心的經營和發展的!!它的蛻變和羽化速度可以說是與日俱進啊!尤其是這10年來~足足是建國以來的數十倍進步啊!!!!
雖然還不足以稱得上樣樣都完美!!
但對於這些用心做事的人員
我們要以鼓勵和讚揚來代替那些無謂的謾罵!!!
人只有在困頓之中才會掙扎求變找出路
當資源氾濫、民意汎汎的時候
城市統治者就會在自我迷障中失去眼界

曾經在市府財政窘迫的時候
資源極少
有的市長就擺爛

但高雄市府曾有的發展思維
其實來自宜蘭幫當初的治理團隊
包括到今天的市府
依然走著當年陳、游縣長的治理思維

人家縣市經營者就嚐試用有限資源殺一條血路
這種團隊才值得我們去給予掌聲

但這城市初在謝市長初期,相對少資源時有闖出一點成績
中央開始就大量抑注金錢
當各局處發現錢根本花不完,花不完還要繳回國庫時
"花錢"成了目的
而不是過程
當時建立的各類委員會由原本的緊守資源用心做
到後來急就章把錢花掉了再說
反正市民會看到這城市不斷在進行工程及不斷在發包~~~

這座城市要改進的地方還太多
但如果市府、縣府、中央部會、各國營單位聯合成一個超大的發包怪獸之後
只編織建設美夢
不計開發後端的目的及作為
錢花了、就沒了,排擠掉的是市民的未來

市民可以鄉愿的盲從
但我們的下一代就會承受我們的盲目罪果
我看不起那種愚昧的寬懷!!
整段影片除了,最後有車水馬龍的夜景外

就只有男女主角兩人,顯得有點冷清

就和現在的高雄一樣,沒有什麼人潮相對也沒什麼錢潮~~

結論:高雄生意難做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