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1357 wrote:
不過看看美術館和農16
真的比較多的關愛在農16那
...(恕刪)
根本是一面倒的將關愛放在農十六吧...
其實我也認同美術館園區的定位與農十六不同,一個是住宅區,一個是商業區,本應呈現不同的規劃與面貌....
但是實際上,不只是美術館被晾在一旁,高雄市許多區域也是被視而不見,好像高雄市只有一個農十六是人住的地方似的,市府拼命的將養份往農十六輸送,營造農十六等於未來新高雄的印像.這樣差距懸殊的資源分配居然沒有人有意見??難到是想向重北輕南的大有為政府學習嗎??
或許這對美術館的房價沒有什麼影響,誠如樓上幾位大大所言,美術館園區的房價還是比農十六貴,有錢的想享受美術館優質環境的還是會買.但是,一個區域發展了那麼多年還是看不到應有的規模,多年來都是稀稀落落的樣子,也不知道這樣的情況還要持續幾年(或許是一直這樣下去),執政規劃的市府團隊難道一點感覺都沒有??
我想說的是,一個發展許久的區域,不但發展十分緩慢,且生活圈一直無法成型,其背後的政策應該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ruby8888 wrote:
其背後的政策應該有值得檢討的地方...(恕刪)
在重要幹道旁 捷運旁 人潮路過多(漢神 巨蛋)的地方 世運等等
用有限的資源去整一個公園 大片綠地 就可以讓最多人感受到"""""""""政績的一部分""""""""""""
這附近選票因該不少吧
離題了................
真希望馬總統也來買高雄的房子(先前文章為美術館現改為高雄)
====================================
有發展總比沒發展好 這幾年高雄整體感覺都比較好了 雖然就業機會還是比台北台中差
繼續努力 只要是發展南台灣 不管農16還是美術館 那裏都好
只是,美術館園區發展速度緩慢到令人覺得納悶,似乎緩慢得太超過了,必竟該區域已經發展數十年了,本身也算是交通方便的區域,但到底是缺了哪個臨門一腳呢?希望大家能討論看看!!
我想到是...
一.美術館四週必經道路感覺上嚴重跟不上都市發展,感受太差讓人進不來此區域.
(1).中華路馬路寬大但卻有凋閉之感.主要感覺上很空洞蕭瑟,層次無法提升.,店面發展不起來.
(2).西臨翠華路及台鐵鐵道,也是景觀空洞無聊,外加嚴重的火車噪音.
(3).南側對面的環河街有近年來建設的別墅及透天厝,但一河之隔的同盟路也是破舊戶林立,感受不佳.
(4).北側乏善可陳.
二.房價較高(我不知道這個算不算啦)...
希望大家接力啊,說說看到底還有哪些問題造成該區域的發展緩慢呢??
ruby8888 wrote:
似乎緩慢得太超過了,必竟該區域已經發展數十年了,
美術館發展是近5~6年來的事情
哪裡來的數十年
高雄市立美術館由高雄市政府設立,
九十二年一月一日,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正式成立營運
但是九十二年七月才完成第三期工程。
98-92=6
而周邊建案大多是92-93年才開始大量出現
所以附近正式開發時間是5~6年
並非數十年(如果說10年或許還說得過去~~數十年就太誇張了)
如果不相信可以去調附近大樓謄本
屋齡一定都在5年左右
由於腹地夠大又一次開發過多建案
導致空屋率過高居民分的太散
再加上市府牛步化的政策
使得美術館的交通與開發在高雄市猶如一張白紙
其實濃16和美術館的開發資源分配都是有原因的
至於啥原因去影響資源分配.....??
相信有心人應該多少能察覺到一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