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現在不買房的17個理由


從買房講到QE... 這樣我就要講一下囉


QE = FED 專用加護病房葉克膜(患者:美國經濟 )

Bernake 說了 9月開始啟動 QE減縮動作(請注意...QE還在呦...)

2013年結束 QE (移出加護病房)

由於 Bernake 一月就 屆滿下台, 所以QE 由他宣布結束,但實際完全停止,要由繼任者承擔

(請不要忽略猶太人的精明...)


升息.... 遙遙無期

1.Bernake 6月說, 失業率6.5%,並其他經濟指標改善後,2015年後可考慮結束寬鬆貨幣政策

2.Bernake 7月說, 就算失業率降至6.5%,FED也不會馬上結束寬鬆貨幣政策

3.升息啥好處? 沒咧... 引發升息主要政策意涵是壓抑通貨膨脹

but造成通膨三大理由:1是原物料需求,美國不符合;2是房地產熱錢炒作,美國2006-2008剛過;3是 需求拉升...慢慢等吧(像2000年網路泡沫...)



至於 利率

1.每個國家利率政策不一樣, 不能一概而論

2.台灣利率,繼續維持平穩

(1)沒有資金需求,利率上不去

(2)防止熱錢氾濫,利率不能下去

(3)央行用的是選擇性信用管制,而不是利率調整, 北北銀行貸款貸不出來,炒房就往桃園移動
(看一下竹北高鐵特區...),一路下南













Alan7733 wrote:
從買房講到QE......(恕刪)


嗯...有道理...

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PS:FED在搞什麼碗膏...6.7月變來變去...6月宣佈就馬上造成全球股災...債市狂逃...他還真屌

不是2015年的事嗎?!

李智聰 wrote:
可否請教閒大FED 1年內沒有升息可能的話,那1年內QE結束的機會大不大?應該會先QE結束,才會再升升息 ...(恕刪)



主要你們觀察 fedral funds futures 目前要到2014年8月才有升息跡象

以下只是小弟的淺見:
1.現今一年內要QE完全結束根本不可能
為何這麼說,這幾年的流動性暴增,相當過去幾十年總量在這數年出現
而就業率僅僅下降了幾個百分點,只要一停QE,失業率立刻像歐洲一樣飆升


2.要提升就業,必須仰賴製造業才會有比較大的助力
但這不是QE的軸心,靠金融,服業,觀光都很難好轉,看看泰國 西班牙 歐洲就知道
而台灣的失業本可以更低,但政府無心非常可惜,台灣本是以製造擅長的國家.

3.QE3要如何退出
QE3 是open end,這說明主事者當時已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採用漸進式退出,實際上已有跡象
在市場揣測QE有停止的跡象時
6/20號道瓊期爆跌300多點後,FED又出來表明立場,讓指數再度拉升
控制QE不如說是控制整個市場情緒
從這個角度第一劑預防針已經打了
市場派老手玩家都已看出端倪,這裡已經上半山腰了上去要小心了
一個大幅震盪的時期,操盤方面就不多說了,各門派各顯神通

4.台灣房地產,是炒作的最佳環境:炒作成本是關鍵
論資金充沛程度台灣炒房環境絕對不敵曼哈頓上西上東,銅鑼灣與中環也沒得比
但賭規卻相當有利炒家,炒家最在意炒作成本
在很多國家1000萬的房子一年繳15萬的稅是很合理的
但在台灣幾十萬的汽車,稅繳比千萬的屋多,這賭規很有利魚炒家
再來是台灣利率,3%以上壓力才會漸增,即使現在開始升息一季一碼也至少要一年的時間

5.就算跌會跌多少?

以2008金融海嘯紐約來看平均是20%,中央公園第一排club side 跌10%馬上有人接走
香港中原地產指數,香港的樓盤炒價跟人口移入移出有相當大的關係,但在2008超過20%
台灣並沒有類似曼哈頓或中環的資金環境,但賭規確也是別人沒有的

小弟不是房地產專家.只是個人猜測豪宅日後可能受陸資吹捧再創新高
但一般住宅要小心尤其林口 淡水這些地方,幅度可能有高達20%,炒價過高不如以租待變
有專家提及人口紅利,但這個應該是超長線的觀點了
起碼10年才能得知,如果走日本老路那要恭喜大家

先前日幣暴跌20%有許多炒家轉向日本,但小弟認為日本看得到吃不到
買隻勞力士是划算,但買房就不一定,20年日本房價折舊一半這是現況
靠租金以及借日圓貸款避險操作以及稅務考量能不能賺得回來,小弟認為這就各憑本事了
並不如房仲業吹捧的這麼容易


最後
利息每上升一個百點美國就要多支出1600億美元,這是多麼沉重的負擔
年年次字財政上能有甚麼彈性
美國人若不靠科技創新,不然就得變賣祖產,發動戰爭也是一條老路

閒人... wrote:
主要你們觀察 fed...(恕刪)


忘記說FED主席就叫做南柏起

這名子不吉祥阿....

閒人... wrote:
忘記說FED主席就叫...(恕刪)


呵呵~
小弟覺得版主整理的17點,還蠻實際的,也有同感

但是我還是買了人生的第2間房

明知道現在高雄房價絕不算便宜

還是買了28坪的兩房案件

第一間房剛好是2008年買的

位於楠梓區的新大樓,每坪7萬 另外簡單裝潢

第2間房剛買幾天

位於楠梓區的新大樓,每坪14.5萬 另外裝潢花費幾十萬,並另購車位


其實還是看需求

就像買車""加油""漲價時可以不加,跌價時再去加

問題是,當你區要開車時,你就是要加

有人乾脆不買車,有些人卻買保時捷

"需求"與"需要"與"炫耀" 完全不相等

各取所需

只要負擔的起,有需求、有需要、想炫耀,何必多言

版大想追求只是大家去分析未來可能的發展情況

而我買第2間房,是因為父母退休了

幫父母換個漂亮房子,生活機能好一點的房子,讓他們開心點

當下的需求,也不知道要不要多等幾年

西德里 wrote:小弟覺得版主整理的17點,還蠻實際的,也


正確答案。

gelinma wrote:
正確答案。...(恕刪)


加一!
有需求面、評估可負擔那就做吧!
行庫看衰房市 民眾申貸難度高

相關關鍵字 > 政策 , 理財 , 房貸 , 合庫 , 台銀 , 貸款 , 利率 , 成數胡智凱/台北報導對於台灣房市的發展,掌握金流的行庫背負著直接的利害關係,因此感受特別敏銳。近來合庫、台銀等老行庫均對房市發展保守看待,不僅房貸利率逐漸調高,房貸成數、房屋鑑價也大幅下降,使民眾申貸難度正在攀高。受政府打房政策影響,多數行庫對今年房市前景保守看待;其中像是合庫,就認為房價攀升幅度過大,去年甚至一度停止房貸業務。(圖/好房資料中心)好房網之前報導過學者、建商對於房市的看法,真的是多空膠著。而行庫掌握房貸的生殺大權,也背負著房價走跌的直接風險,其看法更為關鍵。但對於2013年台灣房市發展,控制資金活水的行庫卻頗有看衰之意。據聯合報報導,銀行業者認為受政府打房政策影響,多數行庫對今年房市前景保守看待,包括土銀、合庫及華銀的房貸業務目標多是持平;台銀及一銀則預期成長幅度有限,最多1%至2%。其中像是合庫,就認為雙北地區房價攀升幅度過大,去年就已經決議大幅調降房屋貸款成數,從原本最高八成五大幅調降至七成。聯合報表示,這已經是合庫近年來最嚴格的貸款成數限制。甚至去年9月,合庫還曾經一度停辦房貸業務。儘管最近又開始恢復房貸業務,合庫金控兼合庫銀行董事長沈臨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仍然認為合庫的土建融量太多了,合庫的放款結構還是要再調整。行庫對於房市的敏感與憂心,住商不動產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則在聯合報表示,從去年8月起,實價登錄上路後,銀行對於北市或新北市等地房屋的鑑價就已經普遍降低,甚至還有不少自住客的房貸成數已低於七成。看來民眾以後想申請到足夠的房貸,真的是難上加難。雙捷交會房市看漲,投資潛力區增值趁現在!
房價要跌? 人口負成長...

卻很少人提很多人 都不只買一間房, 我有一位朋友從30歲就每年買一間, 到35歲她已經擁有6間透天. 姑姑有4間, 表哥2間透天(1間在美術館, 1間給爸媽住, 他爸媽自己又另外有房子), 去銀行也遇到一個老師在賃款, 因為買第2間給爸媽住, 觀察附近的鄰居,親戚, 手上持有2間以上的人真的還不少. 而且都還不是投資客.

所以管他日後漲還跌, 有需求有能力就買吧. 就像我那位有6間房子的朋友說的, 買房要敢衝. 喜歡就下手.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