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都會區有捷運還是有其便利性, 如果高捷能夠再多點交匯的路線可能民眾搭乘的意願會提高, 只是現在虧損中要再增線可能機會不大. 我不是高雄在地人,但高雄的幾條大的路名我大概都知道它的位置和方向(中正,中山,民族,九如,五福,三多,大順路..etc.), 有搭乘過高捷幾次經驗, 對我這外地人來說一個不方便點是站名的問題,像凹子底,後驛...在車箱中會感覺不知身在何處,要一邊翻地圖一邊對一下站名, 如果站名能有一些路名像北捷的"忠孝新生"穿插在其中, 我覺會比較便利點...
ethan6288 wrote:從規劃到施工到營運真的是請專業人士來決策嗎...(恕刪) 高捷最大的敗筆應該是沒請ethan6288這位專業人士來規劃讓他把十字路網的交會設在高雄火車站才對也不要鐵路地下化了然後地上層跑台鐵 地下層跑橘線 到了鳳山火車站又可以來個二鐵共構多讚的規畫啊!
有人說捷運線太少應該多幾條到哪裡都方便我覺得分母就這樣而已沒有擴大分母(通勤族)再蓋一條是多一個錢坑而已輕軌?別鬧了先搞好捷運再說吧台北馬路比高雄大條還有市區高架道路公車密集路線又多但是捷運還是有這麼多人比較一下就知道了通勤工具互有替代性高捷過10年再蓋都還來得及捷運不是要賺錢的但是使用效益低落遠不及興建時的預估量就可以看出執政者的決策能力還是一句老話高雄先完成鐵路地下化比蓋捷運重要
我住高雄,我並不覺得 $20 對高雄人會是很奢侈的消費,週末你看一堆吃到飽 $499 / 599 的還是大排長龍,難道會在意這區區的 $20 ??基本上我覺得高雄捷運的問題出在當初路線及車站的規劃,除了市區的那幾站外,到了外圍的車站四周都是人煙稀少的地方。 與其要騎機車到車站再搭捷運,多數人就會選擇直接騎機車比較快。比如夢時代的捷運站,下車後如果選擇走路,則要再花10~15分鐘的時間, 雖然夢時代有提供接駁公車,但轉車總是不方便。 這麼大的購物中心都是如此了,更別提其他的車站。我想當初設計這些車站位置應該不外乎就是兩個考量:1. 往好一點的地方想: 在人煙稀少的地徵收土地會比較容易 (很多都是台糖的地)2. 往不好的地方想: 與財團或某些特定人士勾結,將車站設在財團土地的週圍但基本上我是支持高雄捷運的,到市區也都以搭捷運為優先,畢竟在地的建設還是要當地人自己來支持。以上是小弟一些淺見。
紫焰天蠍 wrote:我可以說你的想法算是...(恕刪) 請問一下這樣就不能施工嗎(我不是這專業的領域)鐵路地下化干交會點在哪什麼事重點是車站要設在哪吧現在弄的不便利沒人搭高捷怎樣有盈餘往後的路網怎樣生若做需求調查應該是不需要再繼續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