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shin wrote:
為什麼很多網友一聽到開放,就認為是無限制開放?
扁政府時代,就已經開放陸資買房了!
還有日資、其他外資可以買房,為什麼單單陸資不行?
如你所說,過去 "已經開放陸資買房",連你都知道的事,
難道你認為韓市長不知道嗎?
請你別故意忽略現行陸資買房的種種限制與困難
以下是其中一例. 2011年買房,折騰了近四年,才成功過戶.
現行規定下,陸資買房,比登天還難,請別故意忽略.
卡關過戶多年的「萬通2011」44戶陸資買家,內政部終於同意過戶了。由大陸地產大亨馮侖於2011年來台於淡水小坪頂推的「萬通2011」因近4成買家為陸資,2015年內政部以「同社區陸資買方僅能占總戶數10%」為由,拒絕44位大陸買家過戶,日前買方終於訴願成功,被認為是蔡政府520就職滿週年前對兩岸關係釋出善意,跌破地產業界眼鏡。
=========================================
如果韓市長口中的 "開放陸資高雄買房"=扁政府時代開放的陸資買房,
那麼韓市長就是喝醉了,說廢話.
事實上,韓市長當然是英明的,他當然沒有喝醉.
韓市長口中的 "開放陸資高雄買房",就是意味著要中央政府放開重重限制,
讓陸資更容易來台取得房地產的產權.
chiashin wrote:
韓國瑜籲開放陸資高...(恕刪)
簡單講就是門檻太高
https://news.housefun.com.tw/Dolin66/article/147703170672
參考
真實的數據則是,自2002年開放陸資來台買房至今年5月25日,政府許可的陸資房地產投資案件為407件,平均每年不到30件,就算對比去年已然萎縮的24.5萬戶房屋移轉棟數,這數量基本上可直接忽略。 況且陸資來臺投資,每年就只有400戶的總量管制,就算400戶都被買光了,也到不了全臺每年移轉棟數的1%,況且陸資來臺買房貸款上限僅能5成,每年僅能居住4個月,以及3年內不能轉手買賣等異常嚴苛的規定,今年7月又加上了一人只能買一戶,還要求要求大陸買方要檢附大陸常住人口登記卡,以便檢查買方有無黨政軍背景,光是這些政府設下的重重障礙,對於陸資來臺投資房地產的限制就就非常嚴格了。
此外,大陸8月18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明確限制其企業參與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雖然中國不會把臺灣視為「境外投資」,但此指導意見明白宣示,鑑於去年陸企對外投資浮濫,且大陸欲力推「一帶一路」倡議,故限制陸企的海外投資策略,必須配合政府的施政方針,臺灣並不在中國「一帶一路」的範圍內,且我政府現階段也不可能與對岸合作拓展對外商機,所以陸資不管以個人,或是企業的名目想要投資臺灣房地產,都會面臨兩岸嚴格的審查機制。
應該不是韓根本不知道有開放吧?
如果是就太扯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