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

大家認為高雄捷運10年後會是什麼樣子呢??

高雄捷運車廂空盪舒適是種悲哀好嗎,還有人當作福利沾沾自喜,表示沒有足夠的人口來坐,而是眾多選舉花招之一只是全市民買單,如果產業發展提昇人口多了就會充分利用道路,這時候交通上的不方便出現才會有人要坐捷運,現在反正爽爽的過活也到處是空間騎車開車,當然只會變成政府的財政無底洞,這是目前高雄現狀的悲哀。
稍微反駁一下

我也是高雄人在北部工作

其實高雄蓋捷運還真得太早....應該要討論為什麼要這麼早蓋才是
當初在最早之前的年代
台北與高雄的道路規劃就已經是大大的不同了

台北的道路並不是所謂的有次序

而在高雄....可以很清楚的發現到道路是所謂的井式排列法
也就是說道路是非常的清楚且方便的....

再加上近幾年又有道路拓寬.....更大大的方便了本身有交通工具的高雄人
而且目前捷運的路線非常的少...選擇的路線也不對(在高雄東西南北主道路上)
因此搭乘捷運的人當然就少了

要想增加搭乘人數....目前最好的辦法應該除了上面一些大大說的...提高就業機會之外
就是選擇其他支道路線...千萬不要再選在高雄的十大東西路線、三大南北路線了
人才的遷入是高雄唯一的機會
以前高雄只要跟台北競爭
可是現在多出新北市及台中市搶人才
我入半導體產業10年,南科一開始建立時,我就與裡面的晶圓代工及液晶廠接觸
過幾年就有提及中科是否要建立,我記得很清楚張忠謀說不會到中科設廠
因為這會造成台積電成本增加,但今年中科的台積電15廠就要開始移機了
這表示什麼?政府要把廠商南移南部的計畫,可說初步失敗了,廠商部分資源慢慢的從南部移到中部
分散原本應該全部投資高雄,台南的資源,這個是高雄最大的危機


我想輕軌系統在高雄會有很大問題,試想高雄現在的鐵路要地下化是為了甚麼?
如果輕軌的班次要很密集,肯定要排擠現有道路系統的容量!
台灣機車太普遍了,不管在哪個城市,如果大家都願意少用機車,
多用大眾捷運系統,不只是交通可以改善,都市的空氣品質也才有改善的希望!
allen_yeh wrote:
1.建工是滿需要,但是雄工跟樹德比較近,高應大怕吃不到,除非路線是走建工路,但會變成樹德吃不到==> 大哥 雄工跟高應大是一牆之隔哩 附近 立志 育英 樹德 高應大 雄工一堆學生
2.美術館?怎麼拉過去?而且美術館比楠梓火車站前還沒人潮==
==> 週六日有空去看一看 停車場滿滿的 平常日雖然沒那麼多人 這是真的
3.澄清湖?誇張了...早上跟假日外,沒什麼人

==>你確定??依照高雄縣政府網站資料是說一年參觀人數達百萬

4.棒球場?更誇張了...下車後要走去哪兒?
==>捷運不是為了疏散大量人潮 那蓋來幹什麼?? 球場不是每天比賽沒錯 但是長庚+球場的人數會少嗎?5.前鎮加工區?怎麼拉過去?楠梓加工區現狀好像也.....
==>前鎮加工區一天幾萬人次上下班 難道不需要? 還是一天要超過10萬人次以上的地方才需要蓋?
路線確實不好拉過去我承認 但是你認為晚上七點就沒接駁公車可以搭是正常的嗎??
6.巨蛋走到R14應該不到400m,因為旁邊家商操場一圈400m,那路程頂多2~300m
==> 最少也有300m 有空你去走一趟吧 巨蛋/高捷都是這幾年才開始要蓋的
難道你不覺得應該有地下通道直接串連到車站才是對的??
還是連續兩個車站出口距離不到30公尺是正常的???


1.我在那邊十年,也在KUAS,如果以現在環狀線,直接吃高應學生比較困難,高職生比大學生更需要捷運,高應生要馬租附近,要馬住學校,跟我一樣通勤的不多,比起高職生,大學生多以機車代步,不用跟我爭有沒有人坐,拉到門口當然有人坐,問題想一些站時,麻煩想一下有沒有可能,這會使你的論點較為成立,或是你不用回我,直接建議一條路線跟站點,好嗎?
2.假日要講人多的地方,很多!我會平常日去拍照,而且美術館未來有台鐵站,到兩火車站轉乘不比捷運慢,一樣,給條你希望的路線跟站點
3.澄清湖除當地人外,很多是遊覽車進出,100萬除以365天=2千多人/一天,自行前往且一定會搭乘的人,你覺得有多少人?我記得有網友提供高捷去年每站進出的人數,再算一算吧~唯一一點我可以接受,是你把正修也算進來,但是這站點的必要性還不如榮總跟文藻那區
4.你知道一年的比賽天數跟觀眾人數嗎?我相信你查到後,就會一開始說是拉到長庚站!!
5.楠梓加工區你常來嗎?我都在這邊搭車,需要我下班時間幫你拍照嗎?加工區進出站人次沒你想像的多,而且加工區並不是所有廠商一出門就是站口,加工區三班或是兩班制多,回家或上班會有其一有機會搭不到車,這樣我也不敢搭捷運來,萬一加班逾時怎麼回家?
6.我都搭捷運去巨蛋,這點您不必擔心,且我google過了,一踏出階梯到圍牆不到300m,當然啦~也許你是指走到"漢神門口",那的確是有400m,我都走路20分鐘到捷運站,應該超過1公里,沒覺得地下道有其必要,為了讓人不淋雨去血拼,那高雄市政府對漢神老闆還真好,那你怎麼沒反應中央公園要挖一條到大立百貨?有點不公平唷~很多出口是在路的另一邊,也不到30m,台北還有兩出口是併排在隔壁的新聞你應該看過吧?

我沒有權利反對你的想法,只是現實狀況比較重要,討論較可行的方案會比較容易引起共鳴,高捷很多路線都有規劃了,你應該也知道,但是現在不是說哪一點有人,就能拉過去,有那麼簡單,高捷還會虧損?你說是不是?
ps:我有空都會出門到處走走,發文應該不需太直覺以為對方不住在附近或是只是網路鍵盤手!!祝順心~
輕鬆一下^^




pc221324 wrote:
其實高雄蓋捷運還真得太早....應該要討論為什麼要這麼早蓋才是...(恕刪)

因為高捷主要是中央出資+高雄市政府出資,
不過,高雄市政府自己沒錢,原本市政府要出資的部份,就BOT讓民間+官股出資。
民間BOT很有效率,拿到工程款就可以先獲利了結,
很快就蓋好了!而且高捷BOT算是有省到不少工程款,但"養高捷"還是要錢,
高雄市政府當初沒本事自己出錢蓋,蓋好的時機不對,養得很辛苦。

北捷同樣是中央+台北市+台北縣政府出資,
但台北市+台北縣政府要自己出錢,比例比高捷要多,
若市議會覺得養不起台北捷運,就沒預算可以興建北捷,
就死拖活拖到比較不會賠太多錢時,才撥預算,慢慢把北捷給蓋好!
(台中捷運也是類似方式,基本上,中捷難賺的路段,應該也會死拖活拖才生出來...)

總之,高捷的問題就像老爸買戶帝寶豪宅,送給兒子去住,但兒子要自己付正常的稅費和開銷,
兒子雖然經濟算OK,又不必出錢買豪宅,住帝寶又很爽~
但因兒子原本沒錢買帝寶,擁有豪宅後,以還算OK的收入繳地價稅/房屋稅/管理費也養得很累!

養不起帝寶豪宅還可以賣給別人,
但蓋好的捷運,不會有其他人想接手,就必須咬著牙一直養下去...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weld97 wrote:
我想輕軌系統在高雄會...(恕刪)


思考運具選擇模式時請將旅客的自利特性納入考量,成功的大眾運輸系統就是要建立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假設上,消極的希望大家犧牲自己的便利成就整體交通的順暢,或是改善空氣品質,不可能會有成效的。

如果您希望大眾運輸系統要方便到比機車還方便,藉此吸引機車族轉換運具,那就是緣木求魚!

解決的方法應該是在提升大眾運具便利性的同時,讓騎機車變得不方便(例如讓輕軌電車佔用原本其他車種可以行駛的車道,一頭拉一頭逼,才有可能讓用路人被逼往大眾或開車運具的方向)

不過,在德國甚至有公車專用道與自行車專用道結合在一起的作法,所以這些根本不是不可行

鐵路地下化要解決的是鐵路『橫貫』過其他運具動向時所造成的阻礙問題,它的存在對於改善原有交通沒有幫助,只有阻擋效果而已因此將其排除是合理的,但是輕軌路線是建立在與其他路線平行的方向上,它跟其他運具具有互相替代性。二者的狀況不可相提並論。
高雄市的規劃大多是棋盤式。
而且路寬車少(相較於台北),說真的騎機車還比較方便。
Why so prestigious?
在台北停車 1小時=>60~150(還要開車排隊~等車停好了.家人飯都吃飽了-)
在台北騎摩托車要找車位=>很難(在台北車站附近更難)
在台北上下班時間馬路口 摩托車+公車+汽車+計程車=>壯觀
在台北拖吊車非常盡責(買東西2分鐘出來就被處理掉了)
在台北下雨+濕冷
wrc路面...
.
.
.
.
.
-----還很多-----

也許要等到在台北可以改成在高雄時...

上次去高雄
每家餐廳幾乎都有充足的停車位
路邊停車不會難找
真幸福

[創作分享] CNC線切的小喵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1&t=861422&last=1335
nonloster wrote:
十字線的確不夠多但有...(恕刪)


輕軌跟捷運差別蠻大的
輕軌是在馬路上與車同行相對於速度不能快很多
要按照時速行駛也要停紅綠燈
其實很像環狀公車
只是鋪上鐵路
  • 5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