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風 wrote:
以目前及未來高雄市的重大建設都落在南高雄,往商業區特性的發展很明顯。
商業區有幾個指標,捷運點,銀行,百貨公司,辦公大樓。...(恕刪)
其實目前高雄很多公家機關,連同市府都在南高雄,更別說一堆重大建設都集中在新灣區
但是前鎮、苓雅區人口持續好幾年一直減少
不只是三多商圈,更早大立新崛江商圈,連同現在漢神本貨,也隨著沒落
而這些原因跟新型態百貨購物中心興起有關
漢神巨蛋、夢時代、大魯閣草衙道,好停車、活動多、鄰近捷運站
再加上左營、楠梓、鼓山、仁武人口這幾年持續增加
再對比捷運紅線運量巨蛋站長時間領先三多站
連結交通輸紐高雄火車站,漸漸被高鐵左營站取代了
=======================
所以高雄一心到八德路要恢復榮景的指標:人口、交通運輸流量、第一指標性商業體
qooto wrote:
其實目前高雄很...(恕刪)
單看一個捷運點的運輸量?一個商業區或是商圈,不能只看一間百貨的營運,這樣格局太小。做個比諭吧,若是南高雄僅有一間夢時代,那麼營運量絕對爆增,但不代表就是最繁榮的商圈,事實上夢時代目前也跟漢神巨蛋一樣,週邊尚未形成商圈,因為人都只在百貨公司內消費。
在舉個例,若是大順路義大購物中心開幕,北高雄的消費被巨蛋和義大分散,巨蛋明顯人潮減少,那不就又變巨蛋沒落?商圈轉移...
事實上高雄的消費人口就這麼多,在加上市中心是屬於狹長地形,距離算遠了,所以消費會有地理劃分,過去是因爲北高連一間大型百貨都沒有,人都只好擠到大統,三多,後來越開愈多,人潮分散。換個角度想吧,若是整條博愛路從農16到高鐵共10間百貨,南高雄就只有一間夢時代,我想,夢時代營運應該是現在2-3倍,而漢神巨蛋應該會有人說沒落了..人都跑到夢時代的錯覺,若有人說那10間百貨的博愛路因爲人潮分散,比起夢時代人潮顯得冷清...所以博愛路沒落?我可不認同,如同現在的南高。
單看一個捷運點的運量,並不是很正確,也要看這區域有幾個站點,以及有幾個交會點. 目前南高一個交會點,美麗島站,北高無交會點,
將來黃線捷運蓋好,南高會有5個捷運交會點,北高仍是沒有. 所以,北高仍然巨蛋站運量最大,百貨營運最高,人潮集中,南高雄人潮再被分散,三多或美麗島捷運點運量又會被分散..交通,捷運,重大建設愈蓋愈多,人潮愈分散,比對北高只有巨蛋,人潮洶湧..。到底那個發展才是好的?
另外你提到的高鐵左營站,的確以台鐵的規劃,是要取代原本的舊左營站,但不是要取代高雄站,高雄站是最主要的交通輸鈕,目前的地下話,都是以高雄站為主體,而且有高鐵延伸的預留規劃。
內文搜尋

X